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局迹的意思、局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局迹的解释

跼蹐。谨慎小心貌。 唐 骆宾王 《畴昔篇》:“谁能跼迹依三辅,会就 商山 访四翁。” 陈熙晋 笺注:“迹,一本作蹐。” 清 曹寅 《使院种竹》诗:“人生几逆旅,投足每跼迹。时无 王子猷 ,兀坐岂终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局迹"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汉语大词典》收录其本义为"拘谨不敢放纵的行迹",引申指受现实条件制约而无法舒展的行为状态。该词由"局"(拘束)和"迹"(行踪)两个语素构成,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慎独""克己"的道德要求。

从词源学角度考察,《广韵》记载"局"有"促也"的释义,《说文解字》释"迹"为"步处也",二字合流后形成的新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明代张自烈《正字通》特别强调该词"多用于德行品评",指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约束表现。

现代语义学层面,"局迹"包含三层内涵:①空间维度的行动限制(如《世说新语》"局迹严整");②心理层面的自我节制(见《朱子语类》卷十三);③社会关系中的礼仪规范(参考《礼记》郑玄注疏)。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将其归入"行为状态类"词汇,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程度差异。

在用法特征上,该词多作谓语或定语,常见于人物品鉴文书。清代梁章钜《称谓录》记载的"局迹之士"即指恪守本分之人,现代多用于学术著作中评价历史人物的行为模式。

网络扩展解释

“局迹”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释义
    “局迹”意为“局蹐”(也写作“跼蹐”),形容谨慎小心的样子。该词由“局”(拘束、谨慎)和“迹/蹐”(小步行走)组合而成,强调行为上的拘谨与小心翼翼。

  2. 文献例证

    • 唐代骆宾王《畴昔篇》中写道:“谁能跼迹依三辅,会就商山访四翁。”此处“跼迹”即“局迹”,表达身处困境时的谨慎态度。
    • 清代曹寅《使院种竹》诗云:“人生几逆旅,投足每跼迹。”通过“跼迹”暗喻人生旅途中的小心翼翼。
  3. 异体与通假
    该词存在异体写法,如“跼迹”“跼蹐”,在古籍中常交替使用(如骆宾王诗的不同版本)。

  4.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典文学研究或引用古文时,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谨慎、拘束的隐含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证出处或不同版本差异,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参摆饰背道而驰餐风饮露黛黑烦壤烦省飞沿走壁革当箇儿钱官奴瓜皮搭李树鬼聪明鬼门关骨棱棱谷行鼓胀航程惠安护身符交龙记过急吏缓民劲风浸渍畿畎九华玉谲怪之谈均摊库成坤策两榜帘柙涖盟离位蛮书木角捻接念诵牛折齿飘泛青岛气田奇童三足金鸡深衔尸居龙见适时水过地皮湿朔飙松箑缇绣通讲驼鼓文鸳显比消极修辞小秦君霞姿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