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葛布的意思、葛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葛布的解释

[ko-hemp cloth] 可做夏装的用葛草纤维织成的布

详细解释

用葛的纤维制成的布。俗称夏布。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使 越 女织治葛布,献於 吴王 夫差 。” 清 龚自珍 《农宗》:“米斗直葛布匹,绢三之,木棉之布视绢,皆不得以澹泉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葛布,指以葛草纤维为原料织成的布匹,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植物纤维纺织品之一。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定义与材质特性

葛布是以葛(豆科藤本植物)的韧皮纤维为原料,经沤泡、剥取、绩纱、纺织等工序制成的织物。其显著特性为:

  1. 质地疏朗:纤维较粗,织造后结构疏松透气。
  2. 吸湿散热:天然中空纤维结构利于吸汗排湿,适合夏季穿着。
  3. 质地挺括:未经精练的葛布手感偏硬,有骨感。

二、历史渊源与文化地位

葛布的使用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是华夏文明早期的代表性衣料:

  1. 《诗经》记载:《周南·葛覃》"为絺为綌"中,"絺"指细葛布,"綌"指粗葛布,印证其西周时期的广泛应用(来源:《毛诗正义》)。
  2. 先秦礼制:《礼记》载"葛带榛杖"为丧服,说明葛布在礼仪制度中的规范性地位(来源:《礼记·丧服小记》)。
  3. 工艺发展:明代《天工开物》详录葛布"取皮、煮练、纺缕"工艺,反映其生产技术成熟(来源: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

三、用途与文化象征

  1. 夏服原料:因清凉特性,自古为夏季服饰首选,如"葛衣""葛巾"常见于古诗文。
  2. 经济作物:唐代《通典》载江南地区以葛布充赋税,体现其经济价值(来源:杜佑《通典·食货志》)。
  3. 文化意象:葛布粗粝质感常象征隐士清贫,如陶渊明《自祭文》"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暗喻葛衣生活。

权威参考来源:

词义解析综合《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定义;历史文献依据中华书局点校本《诗经》《礼记》《天工开物》;文化阐释参考《中国纺织科技史》(周启澄著)。

网络扩展解释

葛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基本定义
葛布是以葛草纤维为原料织成的布料,具有透气、轻薄的特点,常用于制作夏季服装。例如《汉典》和沪江词典均提到其凉爽特性,适合炎热天气穿着。

2. 历史与文化背景
据记载,葛布在中国古代已有广泛应用。汉代《越绝书》提到越国曾向吴王夫差进献葛布,清代龚自珍的《农宗》中也提及葛布与货币的兑换关系。这类记载反映了葛布在古代纺织业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3. 其他含义
在特定语境下,“葛布”被引申为成语,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分辨的状态。不过此用法较为少见,日常语境中仍以布料含义为主。


提示:若需了解葛布的具体编织工艺或现代应用,可进一步查阅纺织类文献或传统工艺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备战鞭擗别具一格播物勃澥偿冤蝉花怵惕恻隐出尊从徕电旌读书三余放粥封植改步改玉赶街工功孤风孤侄鹤盖横蛮无理合瓢简核劫剂金轩开霁欿视崃嵦懒鬼两虎相争料度立鐀冒惨闷头儿勉力麪汤岷山木化石木雁盘盘国朋附求仙欺枉全福手阮宅擅步上兑慑慑水旦四季豆夙日筒子皮蜕委枉却文无害夏服相思草相通现年销魂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