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韶箾的意思、韶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韶箾的解释

舜 乐名。《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韶箾》者。” 杜预 注:“ 舜 乐。” 孔颖达 疏:“ 杜 不解‘箾’义,‘箾’即‘簫’也。《尚书》曰:‘《簫韶》九成,凤皇来仪。’此云《韶箾》,即彼《簫韶》是也。 孔安国 云:言簫,见细器之备也。盖《韶》乐兼簫为名,簫字或上或下耳。” 汉 马融 《长笛赋》:“上拟法於《韶箾》《南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韶箾(sháo xiāo)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与古代音乐文化相关,以下从权威典籍角度分点阐释:

  1. 发音与字形

    韶箾读作“sháo xiāo”,其中“韶”为形声字,从音、召声,本义指虞舜时期的乐曲;“箾”通“箫”,指古代吹奏乐器,亦作舞具名,见于《说文解字》对“箾”的注解。

  2. 基本释义

    韶箾原指舜乐《韶》的别称,后泛指雅正的古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观周乐时提及:“见舞《韶箾》者”,杜预注:“舜乐名,言能继绍尧之德。”

  3. 历史背景

    据《周礼·春官》记载,《韶》乐为上古六代乐舞之一,以排箫(箾)为主要伴奏乐器,故称“韶箾”。其乐风庄重和谐,孔子曾赞其“尽善尽美”(《论语·八佾》)。

  4. 文化引申

    “韶箾”在文学中常象征礼乐教化或盛世之音。如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以“韶箾不作”喻指礼崩乐坏,强调雅乐对社会秩序的意义。

  5. 现代应用

    当代研究中,“韶箾”多用于古代音乐史及文献学领域,如《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等著作,通过考古实物与文献互证,探讨其演奏形式及文化内涵。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韶箾”是中国古代乐舞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韶箾(拼音:sháo xiāo)是舜帝时期的乐舞名称,又称“韶乐”或“箫韶”。其名称中的“箾”通“箫”,指以排箫为主要演奏乐器的乐舞。

二、历史记载

  1. 文献来源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季札在鲁国观看《韶箾》后赞叹“德至矣哉”,而孔子在齐国听闻此乐后,更是“三月不知肉味”,称其“尽善尽美”。
    《尚书》中提到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即指此乐舞。

  2. 名称演变
    “韶箾”与“箫韶”实为同一乐舞的不同表述,因演奏时以排箫为主要乐器而得名。

三、文化意义

四、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韶濩”(商汤时期的乐舞)区分,二者虽同为古乐,但时代和内涵不同。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左传》《尚书》等古籍或权威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举傍费变动变幻无常宾东尺板斗食出卖灵魂辞朝矬倒怠皇登岁番悔風影分岁高谿海山盟含孝驩尝隳颠燋烛精摇九溪开揭可不道框子徕祗劙刀六耳不通谋罗刹石螺亭逻巡满分没头鹅默究宁谧纽约大学傩禳烹醢乾笃前鉴芹宫清脱热水瓶三赦三舍法山矾水沙窝审物倏地摅略溲膏宛亶完盛误绐象车向若相左纤隶小録吸墨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