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丸的意思、帛丸的详细解释
帛丸的解释
在帛上写信,团成小丸,外封以蜡,用以密递消息。《新唐书·李希烈传》:“ 希烈 死,子不发丧,欲悉诛诸将乃自立,未决。有献含桃者, 竇 请分遗 仙奇 妻,听之,因蜡帛丸杂果中,出所谋。 仙奇 大惊。”参见“ 蜡丸 ”。
词语分解
- 帛的解释 帛 ó 丝织品的总称:布帛。帛书。帛画。化干戈为玉帛(喻变争斗为友善)。竹帛(指书籍)。简蠹帛裂(书坏了)。 笔画数:; 部首:巾; 笔顺编号:
- 丸的解释 丸 á 小而圆的东西:弹(刵 )丸。肉丸儿。 专指“药丸”:丸散膏丹。丸药。 量词,用于丸药:吃两丸儿。 笔画数:; 部首:丿;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帛丸」是古代一种秘密传递信息的工具,具体含义及特点如下:
定义与用途
「帛丸」指在丝帛(帛)上书写密信后,将帛书揉搓成小丸状,外部用蜡密封,用于隐蔽传递消息。这种方式常见于古代军事或政治机密场景,可防止信息被截获。
历史出处
《新唐书·李希烈传》记载,唐代将领李希烈去世后,其子欲密谋诛杀其他将领,但计划被泄露。谋士窦良之妻通过将帛丸藏于水果中传递消息,最终使将领仙奇得知阴谋。
结构与制作
- 材质:以丝帛(帛)为书写载体,质地轻便且易隐藏。
- 封装:将帛书卷成丸状后,外层涂蜡密封,兼具防水与保护作用。
- 传递方式:常混入日常物品(如食物)中,降低被察觉风险。
相关术语对比
- 蜡丸:与帛丸类似,但书写载体多为纸或木片,两者均属古代密信形式。
- 含桃藏信:典故出自上述李希烈事件,特指将帛丸藏于樱桃中传递。
补充说明
- 拼音与注音:拼音为bó wán,注音为ㄅㄛˊ ㄨㄢˊ。
- 应用场景:多用于战乱或权力斗争时期,体现古代信息传递的智慧与局限性。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可参考《新唐书》或汉典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帛丸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一种古代贵族或富裕人家用于装饰的细丝织物。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巾”部,右边是“舛”部。在字形结构上,它由15个笔画组成。
帛丸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服饰文化。帛丸被广泛用于制作精美的衣物、家居饰品和礼仪用品。它具有柔软光滑、质地轻薄的特点,因此在古代被视为上等的丝织物品。
在繁体字中,“帛丸”保持了与简体字相同的字形和意义。
古代汉字写法中,“帛丸”的写法并没有明显变化。唐代时期,帛丸的字形已经基本定型,并且延续至今。
以下是一个使用“帛丸”的例句:
他穿着一件华丽的帛丸长袍,向大家展示了他的高贵身份。
帛丸可与其他词语组合成新的词汇,例如:“帛丸织造”、“帛丸纺织”等。
“帛丸”没有明确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因为它是一个特定的词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相同或相反的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