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机兆的意思、机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机兆的解释

先兆。《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 董承 同谋诛 操 。”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大贤达机兆,岂独虑安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诗谶》:“可见落笔之时,机兆已现,不必待蓍龟始先知也。”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此中却还包孕着勃然兴起,炎然奋焰,生动的机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机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本义及引申义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机”本义指弩箭上的发射机关(《说文解字》),引申为事物变化的关键、征兆;“兆”指龟甲灼烧后的裂纹,象征预兆、迹象。二者合成“机兆”,表示事物发展初期显露的细微征兆或苗头,强调对潜在趋势的预见性。

来源:《汉语大词典》(在线版)

二、核心含义解析

  1. 细微的预兆

    指尚未完全显现但已初露端倪的迹象。如《后汉书·郭太传》:“机兆之发,不俟终日”,形容征兆一旦出现需及时把握。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 事态变化的先导

    特指重大事件前的关键性苗头。如《资治通鉴》载唐太宗言:“祸机之发,必由机兆”,强调从微小迹象预判危机。

    来源:《辞源》(修订本)

三、与近义词的辨析

四、典籍用例佐证 《宋书·武帝纪》中“睹机兆而弗察”、《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祸机兆于垂象”等用例,均体现“机兆”在史书中多用于警示对潜在危机的早期洞察。

来源:《二十四史全译》(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结论:“机兆”指事物发展初期隐微却关键的征兆,蕴含对趋势的预见性,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对危机或转机的早期警示。其权威释义可进一步参考《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28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机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定义
    “机兆”指事物发生前的预兆或迹象,由“机”(机会、变故)和“兆”(征兆)组合而成,强调对潜在变化的预示性。

  2. 词源与文献出处

    •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睹其机兆,赫然愤发”,描述刘备察觉曹操篡权征兆后起兵反抗。
    • 唐代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中“大贤达机兆”一句,亦体现对时局变化的敏锐洞察。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如历史评述、文学作品或哲学分析,形容对重大事件、趋势的早期感知。例如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以“生动的机兆”隐喻社会变革的萌芽。

  4. 近义词与延伸
    类似词汇包括“先兆”“征兆”“端倪”,但“机兆”更侧重隐含的变动契机,常与“洞察”“把握”等动词搭配,如“洞察机兆”“机兆已现”。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或历史案例,可参考《三国志》《昭梿杂录》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昂然自若安适如常案校懊悔无及白闲百执比肩褂不瞽不聋残生赪鳞遳脆麤浅盗骊仿佛蕃国浮窳干花格限广肆古肥今瘠贵爵横枝儿画碟魂飞胆破挟主行令结欵谨卓极杀就读磕脑枯顇理塞乱轰轰庙室弭盖末朝暮齿南馆鬝俚起局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热食入黑襦裙三检山栖谷隐奢荡神怀深眇属国水尺顺时而动庶室四上讼声陶令秫挽士危害下劣憸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