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绥靖的意思、绥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绥靖的解释

[pacify; appease] 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

吾在卅八年,不能绥靖区域,又值中州兵乱,秦陇倒悬,加以寝患弥笃,实思敛迹避贤。——《晋书·张轨传》

详细解释

安抚平定。《汉书·王莽传上》:“遂制礼作乐,有绥靖宗庙社稷之大勋。” 宋 苏轼 《赐宰相吕公著乞罢免相位不允诏》:“宰相之责,绥靖四方。”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中外绥靖,不折一兵,不发一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绥靖"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深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通过安抚手段维持和平稳定。《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以妥协让步的方式安抚对方,保持表面上的平静"【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该词由"绥"(安定)和"靖"(平定)两个动词构成,最早可追溯至《左传·僖公四年》"绥靖诸侯"的记载,原指周天子通过礼仪制度维持诸侯国间的和平秩序【来源: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

在近现代语境中,该词因1938年《慕尼黑协定》事件衍生出特殊含义。英国历史学家基思·米德尔马斯指出,"绥靖政策"特指二战前西方国家为避战而对法西斯势力采取的姑息政策【来源:牛津大学出版社《绥靖战略》】。现代汉语使用中,该词保留双重语义:既包含积极维正面表述(如"绥靖边疆"),也带有消极妥协的批判意味(如"绥靖主义")【来源:北京大学《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词义演变方面,《说文解字注》释"绥"为"车中把也",本义指登车时维持平衡的绳索,后引申为安定;"靖"从立从青,初指平定叛乱。二字连用始见于汉代典籍,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强调其"以德服人"的本质特征【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说文解字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

“绥靖”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政治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词源与字义

“绥”本义为登车时用于拉手的绳索,引申为安定、安抚();“靖”意为平定、安宁。二字组合后,原指通过安抚手段使局势稳定()。

二、基本含义

  1. 传统中性义
    中国古代指通过安抚政策维护地区安定,如民国时期设立的“绥靖公署”旨在平定地方动乱()。

  2. 现代贬义用法
    现多指以牺牲原则或他国利益换取暂时和平的政策,尤其在20世纪30年代被英法等国用于对纳粹德国的纵容,典型如《慕尼黑协定》()。

三、核心特征

四、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五、典型历史案例

1938年英法签署《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领土割让给德国,试图“购买和平”,反而加速二战爆发()。


注:如需了解具体历史事件细节或语言学演变,可参考搜狗百科、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谙解百城把袂抱娃娃残釭弛防齿迈楚润倅毛窦窖多发二四放电沸天逢衣浅带粉署浮世绘斧螗港脚革委会宏儒硕学花消火并简诞贱骨兼容并蓄交鬭狡害金石至交巨桥客女累岁连台戏厘福盲人摸象秘乐魔意辟居青锁遒尽驱配任法兽上天识得帅府疏疏朗朗苏伊士运河素志逃路田巴生铁灰踢空通带文学史响晴鲜润润县水小戴礼消敛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