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nxi province] 中国华北地区的省,简称“晋”。旧以在太行山以西而得名。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2530万,省会太原。全省处于黄土高原上,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铝、铜等亦丰。采煤,采铜、铝、钢铁,电力为该省工业的支柱。晋南为商品粮产区,铁路交通发达,总长有2千多公里
(1).山的西坡。《尔雅·释山》:“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 邵晋涵 正义:“山西暮乃见日,故曰夕阳,山东朝乃见日,故曰朝阳。”
(2). 战国 、 秦 、 汉 时称 崤山 、 华山 以西地区。又称 关 西。《史记·太史公自序》:“ 萧何 填抚 山 西。” 张守节 正义:“谓 华山 之西也。” 宋 苏辙 《六国论》:“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 山西 千里之 秦 ,而不免於灭亡。”
(3).称 太行山 以西 黄河 以东地区。 隋 末置 山 西 河 东黜陟讨捕大使, 元 置 河 东 山西道 宣慰使司, 明 置 山西行中书省 , 清 至今皆为 山西省 。
“山西”作为专有地名,由“山”与“西”复合而成:
综合定义:以太行山脉为界,其西侧地域的统称(《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历史演变
现代区划
山西省辖11个地级市,省会太原市,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山西省人民政府官网。
地理特征
“表里山河”典出《左传》,形容山西外河内山、地势险要,成为其代称。
文化符号
关于“山西”一词的释义,综合地理、历史与文化内涵,可从以下五个维度解析:
现代行政区划
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因地处太行山以西得名。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占比80%以上),东北高西南低,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
古代地域指代
战国至秦汉时期,“山西”泛指崤山、华山以西的关西地区;隋唐后逐渐专指太行山以西区域。
名称由来
春秋属晋国,故简称“晋”;战国韩、赵、魏三分晋国,得名“三晋”。元代设河东山西道,明代正式定名山西省。
文明地位
山西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南部有旧石器时代遗址,文字记载历史超3000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
遗产资源
拥有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五台山佛教圣地等,古建筑存量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多元文化融合
涵盖晋商文化、佛教文化、边塞文化、红色文化,方言包含晋语、中原官话等分支。
能源重地
煤炭储量占全国1/3,铝、铜矿藏丰富,电力、冶金为支柱产业。
农业与交通
晋南为商品粮产区,铁路总长超2000公里,贯通省内串珠式盆地。
“表里山河”地貌特征显著,东有太行山屏障,西有吕梁山与黄河,中部汾河贯穿多个盆地。壶口瀑布、恒山、芦芽山等构成独特自然景观群。
如需进一步了解行政区划沿革或文化细节,可查阅山西省人民政府官网及《山西百科》。
白迢迢八字帖蕃荷裁琢草庐琤淙成型赤舌底码短少方域奉诚园锋栝风筵高影光盒哄哄黄标集安家娘噭啕教招嘉觞寄儿鯨吞蛇噬极性靠实癞癣朗月兰炷冷幽幽历齿立地成佛铃铎龙髯攀泣炉锤梅内劳斯定理暖壶千妥万当漆车罄竹难穷契谊戎车入缵山鸠缮营山酌神君顺天应时司録汰然涂附脱尸外姑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忤视武偃文修梧子谐剧邪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