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nxi province] 中國華北地區的省,簡稱“晉”。舊以在太行山以西而得名。面積15.6萬平方公裡,人口2530萬,省會太原。全省處于黃土高原上,煤炭儲量占全國的1/3,鋁、銅等亦豐。采煤,采銅、鋁、鋼鐵,電力為該省工業的支柱。晉南為商品糧産區,鐵路交通發達,總長有2千多公裡
(1).山的西坡。《爾雅·釋山》:“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 邵晉涵 正義:“山西暮乃見日,故曰夕陽,山東朝乃見日,故曰朝陽。”
(2). 戰國 、 秦 、 漢 時稱 崤山 、 華山 以西地區。又稱 關 西。《史記·太史公自序》:“ 蕭何 填撫 山 西。” 張守節 正義:“謂 華山 之西也。” 宋 蘇轍 《六國論》:“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衆,發憤西向,以攻 山西 千裡之 秦 ,而不免於滅亡。”
(3).稱 太行山 以西 黃河 以東地區。 隋 末置 山 西 河 東黜陟讨捕大使, 元 置 河 東 山西道 宣慰使司, 明 置 山西行中書省 , 清 至今皆為 山西省 。
“山西”作為專有地名,由“山”與“西”複合而成:
綜合定義:以太行山脈為界,其西側地域的統稱(《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曆史演變
現代區劃
山西省轄11個地級市,省會太原市,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裡(山西省人民政府官網。
地理特征
“表裡山河”典出《左傳》,形容山西外河内山、地勢險要,成為其代稱。
文化符號
關于“山西”一詞的釋義,綜合地理、曆史與文化内涵,可從以下五個維度解析:
現代行政區劃
山西省位于中國華北地區,因地處太行山以西得名。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裡,地貌以山地高原為主(山地丘陵占比80%以上),東北高西南低,五台山主峰葉鬥峰海拔3061.1米,為華北最高峰。
古代地域指代
戰國至秦漢時期,“山西”泛指崤山、華山以西的關西地區;隋唐後逐漸專指太行山以西區域。
名稱由來
春秋屬晉國,故簡稱“晉”;戰國韓、趙、魏三分晉國,得名“三晉”。元代設河東山西道,明代正式定名山西省。
文明地位
山西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南部有舊石器時代遺址,文字記載曆史超3000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
遺産資源
擁有平遙古城(世界文化遺産)、雲岡石窟、五台山佛教聖地等,古建築存量全國第一,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
多元文化融合
涵蓋晉商文化、佛教文化、邊塞文化、紅色文化,方言包含晉語、中原官話等分支。
能源重地
煤炭儲量占全國1/3,鋁、銅礦藏豐富,電力、冶金為支柱産業。
農業與交通
晉南為商品糧産區,鐵路總長超2000公裡,貫通省内串珠式盆地。
“表裡山河”地貌特征顯著,東有太行山屏障,西有呂梁山與黃河,中部汾河貫穿多個盆地。壺口瀑布、恒山、蘆芽山等構成獨特自然景觀群。
如需進一步了解行政區劃沿革或文化細節,可查閱山西省人民政府官網及《山西百科》。
闇騃爊煎白鷰伴侶本命日不失圭撮財寶昌福儳然逞祥乘軒陳鯉庭籌攢玳瑁編膽大包天洞覩犯憷放遣煩劇憤隔傅相剛挂臯浒羹獻官衣禬禮過悮函催行蹤無定講唇見怪不怪尖牙錦心繡口沮漳課夫曠古一人勞課良說靈牀橹艩稆谷民宰蜜雲龍蟠峙竅妙恰巧若許施施而行十友雙魚洗蜀箑銅焊童子試透曉違逆問絞文鼠響石小極霞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