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 look contrary] 逆视,对视
不敢与忤视。——《战国策·燕策》
正面看;面对面看。《战国策·燕策三》:“ 燕国 有勇士 秦舞阳 ,年十二,杀6*人,人不敢与忤视。”《汉书·金日磾传》:“ 日磾 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忤视汉语 快速查询。
“忤视”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基本释义
“忤视”指逆视、对视,即带有对抗性或直接的正视,通常隐含抵触、不顺从的意味。例如《战国策·燕策》中描述秦舞阳“人不敢与忤视”,即无人敢与他直接对视。
结构与字义
语境与出处
该词多见于古籍,如《战国策·燕策》和《汉书·金日磾传》均用其描述因人物威严或冲突情境下他人不敢与之对视的状态。
近义与反义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多出现在文言文解析或历史文学作品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对抗性或威严感。
总结来看,“忤视”强调一种带有冲突或压迫感的直视行为,需通过古籍例句和字源综合把握其内涵。
忤视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字组成。忤(wǔ)是指违背、违抗的意思,视(shì)是指看、观察的意思。忤视的本义是指对上级或长辈的言行和命令表示不满或不服从。
忤视的拆分部首是心。忤的部首是心,笔画数为7;视的部首是见,笔画数为11。
忤视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在《说文解字》中,对于忤的解释是“拗也,不行也”,意思是扭曲、不顺从的意思。视的解释是“观也”,意思是观察。
繁体字中,忤视分别为忤(wǔ)和視(shì)。
根据古代字典《康熙字典》的记载,忤的古时写法有“災虍”、“亾虍刀”等,而视的古时写法有“目见”、“睠”等。
1.他对领导的批评态度表现出明显的忤视。
2.女儿对母亲的劝告表现出明显的忤视。
3.孩子们忤视了父母的叮嘱,继续玩耍。
相关的词语有:忤逆、忤反、忤于、忤扣。
近义词:逆视、违视、违抗、不敬。
反义词:顺从、遵从、恭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