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罄竹难书。《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全粤义士义民公檄》:“盖暴其罪状,罄竹难穷;洗我烦寃,倾海莫尽;实神人所共愤,覆载所不容。”
“罄竹难穷”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qìng zhú nán qióng,以下是详细解释:
形容事物数量庞大到无法计数,或负面事件(如罪行)多到难以详尽描述。例如,在历史文献中用于控诉侵略者的暴行(出自《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该成语源自古代以竹简为书写载体的背景,通过“耗尽竹简仍无法写完”的意象,生动传达出“极多、无尽”的语义层次。
"罄竹难穷",是一个四字成语,意思是无法数清极多的竹子,用来形容事物多得难以计量。
拆分部首和笔画:
罄(qìng):犬(犬字旁)+ 巠(堆字底)+ 工(工字旁)(11画)
竹(zhú):竹字旁(6画)
难(nán):难字旁(14画)
穷(qióng):穴(穴字底)+ 兄(兄字旁)(16画)
来源:
"罄竹难穷"最早出现在《二刻拍案惊奇》一书中,作者洪昇通过这个成语来形容书籍之多。后来,成语逐渐演变为表示数目之多,无穷无尽。
繁体:
罄竹難窮
古时候汉字写法:
罄:竹+敬+如(竹字的下面加上敬和如两个字)
竹:竹字旁+丿+一
难:罒+一+己
穷:禾+罒+弓+王(禾字下面放上罒弓,上面是王字)
例句:
1. 公司里的工作太多,简直是罄竹难穷。
2. 这个博物馆的藏品丰富多样,真是罄竹难穷。
组词:
罄竹难穷的意思与其他成语类似,常与"万千"、"无数"、"众多"等词语搭配使用。
近义词:
滔滔不绝、绵绵无绝、如簧如泉
反义词:
寥寥无几、一无所有、凤毛麟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