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炉鎚 ”。亦作“鑪槌”。 1.犹锤炼。 宋 苏轼 《次韵孙莘老见赠时》:“炉鎚一手赋形殊,造物无心敢忘渠。” 宋 杨万里 《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诗之三:“鍊句炉槌岂可无,句成未必尽缘渠。”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先进》:“多言而躁之人,定须这样炉锤他。” 清 赵翼 《簷曝杂记·汪刘二公文学》:“ 刘文定 公亦令诸门生撰稿,却不肯袭用一语。而其中新料、新意,又必另入炉锤,改製而用之,盖为刻稿地也。”
(2).指冶炼工业。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即使 盛氏 惭于清议谢絶外人,炉锤再兴,狭隘如昨,何如收归国有,大事扩张。”
见“ 炉锤 ”。
“炉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冶炼工具
指实际用于金属锻造的炉火与铁锤,代表古代冶炼工业的核心工具。如《庄子·大宗师》中提到“皆在炉捶之间”,即强调冶炼过程。
锤炼与磨炼
比喻人或事物经受考验与锻炼,从而变得坚韧或完善。例如成语“别具炉锤”形容独特的造诣(),而“炉火炙烤的铁锤”则象征通过磨炼使人成长()。
创作中的锤炼
在文学领域指对文字、构思的反复推敲。如苏轼诗句“炉锤一手赋形殊”体现对诗歌语言的雕琢(),清代赵翼亦用“另入炉锤”描述文稿修改()。
抽象化比喻
若有具体例句或语境需求,可进一步结合文献补充分析。
《炉锤》是一个名词词组,表示在炉子或火炉中使用的铁锤或铜锤,用于锤打炉膛等操作。
《炉锤》的拆分部首是火部(huǒ)和金部(jīn)。火部表示与火有关,金部表示与金属有关。其中,《炉》的火部部首在左侧,具有4画;《锤》的金部部首在上方,具有10画。
《炉锤》这个词的来源较为明确。《炉》一字最早的意思是古代灶台,用于燃烧食物或为冶炼金属而弄制的装置。《锤》一词早在先秦时期已有,用于形容敲打或击打的器具。因此,将两个意义明确的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炉锤》这个词汇。
《炉锤》的繁体写法是「爐錘」。在繁体汉字中,「炉」字中的火部部首写得更具体,而「锤」字中的金部部首则更为传统。
在古代汉字中,有一些与《炉锤》有关的写法。比如,《炉》字的古代写法是「爐」,字形中的火部部首更为明显。
以下是一些关于《炉锤》的例句:
一些与《炉锤》相关的组词有:铁炉、打造、冶炼、控制火势等。
《炉锤》的近义词可以是:火锤、铸锤。
《炉锤》的反义词可以是:水锤、气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