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姑的意思、外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姑的解释

岳母。《尔雅·释亲》:“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释名·释亲属》:“妻之父曰外舅,母曰外姑。言妻从外来,谓至己家为归,故反以此义称之。” 唐 李商隐 有《为外姑陇西郡君祭张氏女》文。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婿谓妇之父曰外舅,妇之母曰外姑。”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妻之父》:“案 汪氏 尧峰 曰:‘男子谓妻父曰外舅,母曰外姑……彼以我母为姑,我亦从而姑之,惧其同於父党也,故别曰外姑。’”参见“ 外舅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外姑是汉语中对特定亲属关系的古称,具体含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外姑指妻子的母亲,即现代所称的“岳母”。该词由“外”与“姑”组合而成:

二、历史文献依据

  1. 《尔雅·释亲》(中国最早辞典)

    明确记载:“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此定义成为后世经典依据,反映周代至汉代的亲属称谓体系。

    来源:《尔雅》成书于战国至西汉,现存版本见中华书局点校本。

  2. 《仪礼·士昏礼》(儒家礼制经典)

    在婚仪记载中,“外姑”与“外舅”(岳父)对称,用于描述婚姻缔结后男方对女方父母的称谓。

    来源:《仪礼》为十三经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仪礼译注》可参考。

  3. 明代《幼学琼林·卷二·夫妇》

    延续古义:“女嫁曰于归,男婚曰完娶……外舅外姑,岳父母之谓。”印证该词在明清仍通行于书面语。

    来源:《幼学琼林》明清启蒙读物,常见于中华书局《国学经典丛书》。

三、文化背景

四、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仅见于:

  1. 古籍研究:解读先秦至清代文献必备术语。
  2. 传统礼仪复现:如仿古婚礼、家族祭祀等仪式中保留古称。
  3. 方言遗存:部分方言区(如吴语、闽南语)仍保留类似古称谓变体。

五、权威工具书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外姑”是中国古代对特定亲属关系的称谓,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较为统一,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外姑”指妻子的母亲,即现代汉语中的“岳母”。该词由“外”和“姑”组成:

二、文献依据

  1. 《尔雅·释亲》明确记载:“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2. 《释名·释亲属》进一步解释:“妻之父曰外舅,母曰外姑。言妻从外来,谓至己家为归,故反以此义称之。”。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延伸

五、示例参考

唐代李商隐曾撰写《为外姑陇西郡君祭张氏女》,宋代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亦沿用此称。

“外姑”是古代对岳母的特定称谓,其定义在经典文献中高度一致,现代语境下主要用于学术或历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拜墓败亲襃纳边笋边镇珌佩波溢不聊生猜察嘈嘈长檐车蝉鸣黍绰经称述愁发船舶窗寮电磁振荡帝唐钝夫多娇访辑封畿凤笺分首高蹶蝈氏红灯绿酒釂醻纪叙科荣老太太酹奠连宵零吃灵飞落脱蒙蒙弭灾纳布奶嘴,奶嘴儿内鉴旁孚皮树中翘秀亲本三柱里伤鳞入梦生三诗天子守缺抱残説调随员太阳角贪侵蹄洼菀勃无坚不陷香醋谢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