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蓟的意思、山蓟的详细解释
山蓟的解释
术的别名。《尔雅·释草》:“术,山蓟。” 邢昺 疏:“《本草》云:(朮)一名山蓟,一名山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术》:“苍术,山蓟也,处处山中有之。”
词语分解
- 山的解释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山响
- 蓟的解释 蓟 (薊) ì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色,可入药,亦称“大蓟”。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山蓟是汉语中对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统称,特指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及其近缘种。以下从植物学特征、药用价值及文献记载三方面详解:
一、字词本义与植物特征
- 名称溯源
“蓟”本指菊科蓟属植物(如大蓟),因白术形态相似且多生于山地,故称“山蓟”。《本草纲目》载:“术,山蓟也,处处山中有之。”
植物特征:
- 茎直立,高30~80厘米,根茎肥厚呈块状;
- 叶互生,边缘具细锯齿;
- 头状花序顶生,花冠紫红色(《中国植物志》)。
二、药用价值与典籍记载
- 核心功效
白术自古为健脾要药,《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上品,载其“主风寒湿痹,止汗除热,消食”。现代研究证实其含苍术酮、白术内酯等成分,可调节胃肠功能、增强免疫。
- 配伍应用
- 四君子汤(白术配人参、茯苓、甘草)治脾虚气弱;
- 苓桂术甘汤(配茯苓、桂枝)化饮利水(《伤寒论》)。
三、相关物种辨析
- 苍术与白术
二者古称常混用,明代《本草乘雅半偈》始明确区分:
- 白术:根茎断面黄白色,主产浙江,健脾力胜;
- 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断面朱砂点明显,燥湿力强。
- 地方别名
江苏称“冬术”,福建呼“种术”,反映地域栽培差异(《中药大辞典》)。
权威参考文献
-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ISBN 9787117003737.
- 陶弘景. 《神农本草经》辑校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8.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2020年版.
- 《中国植物志》第78(1)卷. 科学出版社, 1999. 在线条目
-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注:古籍原文引用保留原书表述,现代研究补充药理及分类学进展,确保释义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统一。)
网络扩展解释
“山蓟”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
植物别名
山蓟是“术”的别名,属于菊科植物,常见于《尔雅》《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其名称中“山”指生长环境(山地),“蓟”则与植物形态相关(如叶片带刺或羽状分裂)。
-
具体指代
在中药学中,山蓟可能指两种药材:
- 白术:根茎入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燥湿、利水等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水肿等症。
- 苍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苍术,山蓟也”,强调其广泛分布于山地,功效与白术类似但更偏燥湿。
二、文献与用法
-
古籍记载
- 《尔雅·释草》明确记载:“术,山蓟”,邢昺疏注补充其为“山薑”。
- 明代《本草纲目》进一步分类,将苍术与白术统称为“术”,并以山蓟为别称。
-
现代应用
作为中药材,山蓟(白术/苍术)主要用于:
- 补气健脾,改善食少、腹胀;
- 利水消肿,治疗小便不利、痰饮眩晕;
- 安胎、止汗等(白术更常用)。
三、其他延伸
- 比喻用法:部分现代语境中,“山蓟”被借喻为“卓越、茂盛”的象征(如例句“造诣如山蓟”),但此用法非传统语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山蓟的核心含义是菊科植物“术”的别称,具体可指白术或苍术。其药用价值在传统中医中占据重要地位,需注意不同文献中可能存在的指代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百凤败没辨颠帖秉珪叱怪齿盼传家宝串同穿中记撺耸当灾担幢伎大青年登坑地窨珥貂鲂鱼尾丰邑赋分脯田改年横梁侯鲭昏晓或若睑板僭视介絜精绮激清酒曲极问帘箔樚栌麦粒面首左右冥顽咪唑木耦戕夷前截儿牵物倾殒七雄惹眼入瘾盛编声色货利审悉舍中食具棠树罔念巍昂卫蘧威形兀地奴跣步鲜胄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