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珥貂的意思、珥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珥貂的解释

(1).插戴貂尾。 汉 代侍中、中常侍于冠上插貂尾为饰。后借指皇帝之近臣。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戴蝉珥貂,朱衣皓带。入侍帷幄,出拥华盖。”《梁书·朱异传》:“歷官自员外、常侍至侍中,四官皆珥貂。” 唐 白居易 《孔戣可右散骑常侍制》:“可使珥貂,立吾左右。从容侍从,以备顾问。” 明 王洪 《奉和胡学士光大侍从游万岁山诗韵》之五:“珥貂黄阁老,挥翰玉堂人。” 清 黄鷟来 《杂兴》诗之十二:“触豸岂无柱下史,珥貂曾列侍中筵。”

(2).指贵官显宦。 晋 戴安公 《释疑论》:“ 比干 忠正,毙不旋踵; 张汤 酷吏,七世珥貂。” 唐 韩愈 《陪杜侍郎游湘西寺》诗:“珥貂潘维番,政作类分 陕 。” 明 何景明 《雷黄明凯旋图歌》:“封侯拜将珥貂列,白金緋衣照云月。” 清 徐乾学 《纳兰君墓志铭》:“及被恩命引而置之珥貂之行,而后知上之所以造就之者,别有在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珥貂”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词汇,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主要含义如下:

  1. 本义与官职象征: “珥貂”的字面意思是指“插戴貂尾”。“珥”原指珠玉做的耳饰,引申为“插戴”;“貂”指貂尾。在古代服饰制度中,侍中、常侍等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官所戴的冠帽(如“貂蝉冠”)上会装饰貂尾和金珰(金蝉)作为标志。因此,“珥貂”直接代指这些显赫的官职,尤其是侍中、散骑常侍等。它象征着位高权重、亲近帝王、身份尊贵。《汉语大词典》

  2. 历史演变与制度: 这种以貂尾为冠饰的制度始于汉代。据《后汉书·舆服志下》记载:“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 侍中插左貂,常侍插右貂。这一制度被后世王朝(如晋、南北朝、隋唐等)所沿袭,成为高级近臣的固定冠服标识。因此,“珥貂”也反映了古代职官制度和服饰礼制的一个具体方面。《后汉书·舆服志》

  3. 引申义与文学意象: 由于“珥貂”之官位极人臣、权势显赫,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

    • 指代高官显宦:直接用作达官贵人的代称。
    • 象征荣华富贵与权势:成为功名利禄、显赫地位的象征。
    • 表达仕途追求或感慨:诗人常借此表达对功名的向往,或对权贵阶层的感慨、讽刺。 例如,左思《咏史》诗:“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即以“珥汉貂”指代世代为高官的显贵家族。《文选·左思<咏史>》
  4. 具体指涉的官职: 在不同朝代,“珥貂”具体指代的官职可能略有不同,但核心是皇帝身边的重要侍从官或高级官员:

    • 汉代:主要指侍中、中常侍。
    • 魏晋南北朝及以后:主要指侍中、散骑常侍(合称“貂蝉”或“貂珰”)。
    • 广义上:有时也泛指所有有权势的高官。《晋书·舆服志》

“珥貂”一词,源于古代高级近臣(如侍中、常侍)冠饰貂尾的制度,其核心含义是指代这类位高权重、亲近帝王的显赫官职。它既是古代职官制度和服饰文化的体现,也在文学语言中演变为高官显贵及其所代表的权势与荣华的象征。理解这个词需要结合其历史背景和制度渊源。

网络扩展解释

“珥貂”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本义与历史背景

  1. 官职象征
    珥貂原指汉代侍中、中常侍等近臣在冠帽上插貂尾作为装饰的礼仪制度。这一服饰特征成为身份标志,后借代皇帝的亲信或权贵显宦。例如曹植《王仲宣诔》中“戴蝉珥貂”即描述官员的显赫地位。

  2. 衍生指代
    因汉代高官佩戴貂尾,“珥貂”逐渐扩展为泛指达官贵人,如《南史》记载朱异“四官皆珥貂”,强调其仕途显达。

二、引申含义

部分文献(如)提到“珥貂”被引申为“追求奢华外表而忽视内在修养”的贬义,但此用法较少见于权威典籍,可能与原意存在混淆。需注意语境差异:在历史文献中多为中性描述官职,而比喻义或为后世衍生。

别人正在浏览...

八圻并亲不相为谋蝉弁掣笔郎陈烂充足理由律船籍传盏翠幄大戏琱辇迭步涤瑕蹈隙多云夺志黩武穷兵反杜林论芳物梵哑铃焚靡浮语虚辞干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给发格林尼治画麒麟夥并角量锦地罽毯集团购买力九嶷聚米为谷居守举止孔约冷红力桑邌曙流水游龙流行性感冒挛圈马路天使面肥妙声凭验箝默七十二钻辱末识准酸惨俗僧天巧投篮问长问短显敞弦吹协定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