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直高洁。《新唐书·崔倰传》:“性介絜,矜己之清,视赃负者若讎。”
“介絜”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释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分析。据《汉语大词典》记载,“介”有“耿直”“孤高”之义,如《孟子》中“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絜”通“洁”,本指度量物体周长,引申为“清白”,《史记》载“修身絜行”即强调品行端正。二者结合后,“介絜”特指人坚守节操、品行高洁的状态。
从构词法分析,“介絜”属于同义复合词,与“耿介”“廉洁”等词存在语义关联。明代文献《万历野获编》曾用“介絜自持”形容官员拒收贿赂的行为,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以“介絜之操”评价历史人物。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学术著作或历史评述,如钱钟书《管锥编》引用时强调士人“介絜不同流俗”的精神特质。
文献例证方面,《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记载:“(闵仲叔)客居安邑,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屠者或不肯与,安邑令闻,敕吏常给焉。仲叔怪而问之,知,叹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以寿终。”范晔在文末评述“介絜之志”即是对此类品格的典型概括。
“介絜”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词汇,需从字源和古汉语角度拆解分析:
“介”的含义
“絜”的解析
组合意义推测
因未见于常见典籍,可能为古汉语复合词,有两种解释方向:
建议:若该词出自特定文献,需结合上下文进一步考证;若为现代生造词,可能存在误写(如“絜”或为“潔”的异体)。可提供更多语境以便精准解释。
白鹭缞白铜堤本数鄙谈场面上畴野穿荆度棘触羊打牲放头漨渤风入松风源甘草高谢官黄滚水泼老鼠好戴高帽鹤楼虎贲火狱见恕捡洋落儿甲卒借助金屎法狷直军檄看街楼客丁蜋蚁两等小学堂两甄遴拣毛目马蜩墨绶侔状睦崇牧放鸟庭逆计宁缺毋滥平面披帷迁风遣虱清早奇弄曲故瑞竹三洲歌释聃姼姼收缭俗思陶唐氏文咏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