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昏晓的意思、昏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昏晓的解释

(1).犹晨昏,早晚。《晋书·文苑传·曹毗》:“故大人达观,任化昏晓,出不极劳,处不 巢 皓。”《南齐书·东昏侯纪》:“干戈鼓譟,昏晓靡息。”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听採民讼,昏晓必通,召引轩櫺,躬亲辨决。”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京师街衢置鼓於小楼之上,以警昏晓。”

(2).明和暗。指昼和夜。 唐 杜甫 《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仇兆鳌 注引 徐增 曰:“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 清 陈维崧 《贺新郎·登龙池绝顶凭虚阁》词:“澒洞荒寒非世境,昏晓阴阳盪割,更古木冷烟轇轕。”

(3).旦夕间,很短的时间。 宋 苏轼 《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诗:“作诗记餘欢,万古一昏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昏晓是汉语中一个富有诗意的复合词,由“昏”与“晓”两个单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代昼夜的交替,即黄昏与拂晓,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循环变化。以下从词典释义、词源演变、文学应用及文化内涵进行详细阐释:


一、核心释义

  1. 昼夜之分界

    “昏”指日暮时分,光线昏暗;“晓”指破晓之时,晨光初现。二字合称,字面指代从傍晚到清晨的时间跨度,引申为昼夜的更替。《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犹朝夕。也指时光短暂。”

    *例: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昏晓分流响”中,以“昏晓”暗喻山间溪水日夜流淌不息。

  2. 时间流逝的象征

    因黄昏与黎明是昼夜转换的关键节点,“昏晓”常被赋予光阴易逝、人生倏忽的哲学意味。如古诗文中“不知昏晓”既形容沉醉忘时,亦暗含对生命短暂的慨叹。


二、词源与字义演变


三、文学与文化应用

  1. 诗词中的时空意境

    文人常以“昏晓”构建宏大的自然图景或人生感悟。

    *例: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泰山分割日夜的雄奇景象,隐喻天地造化之力 。

  2. 哲学中的辩证象征

    在传统阴阳观念中,“昏”属阴,“晓”属阳,二者交替体现宇宙运行的动态平衡。《淮南子·天文训》有“日出于旸谷……入于虞渊”的记载,可视为对昏晓循环的早期哲学描述 。


四、现代用法与延伸

现代汉语中,“昏晓”多用于书面语及文学创作,保留古典韵味。常见于: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萧涤非等. 《杜甫全集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3. 刘安. 《淮南子》. 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昏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结合文学经典和古籍记载:

  1. 时间概念:指晨昏、早晚
    本义描述时间的推移,如《南齐书》记载“干戈鼓噪,昏晓靡息”,南朝徐陵的碑文中也提到“昏晓必通”,均体现对昼夜交替的概括。宋代《春明退朝录》提到用鼓声“警昏晓”,进一步印证其时间划分功能。

  2. 自然现象:明暗交替,象征昼夜
    杜甫《望岳》名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昏晓”通过山峦的阴阳两面展现昼夜分界,山北(阴)因光照不足显得昏暗,山南(阳)则明亮如晓。这种用法凸显自然界的明暗对比。

  3. 抽象引申:短暂的时间跨度
    苏轼诗句“万古一昏晓”将漫长历史浓缩为旦夕之间,赋予词汇哲学意味,表达时间相对性的感悟。

应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文学创作,尤其在描绘自然景观或抒发时间感慨时,如诗词中对山川昼夜变化的刻画,或散文中对光阴流逝的隐喻。

别人正在浏览...

阿僧秪劫宝産砭针不可估量部人叉鱼踌论赐斧钺词海大观楼大计道程蕃臣黻裘膏环国夫人蝈蝈儿还阙澔澔和朴合身红桥花粉钱华渚回头人户辚家境见卒记览蠲痾倨傲空石括责凉罐鹂鹒莅莅留屯没掂三名实难副内在贫独砌台拳捷日车三尺锋烧燔烧研省发时育手脚乾净私奔琐记谈耻童科王室望重威戮武工队污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