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箭定天山的意思、三箭定天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箭定天山的解释

《新唐书·薛仁贵传》:“詔副 郑仁泰 为铁勒道行军总管,时九姓众十餘万,令驍骑数十来挑战, 仁贵 发三矢、輒杀三人,於是虏气慑,皆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 天山 ,壮士长歌入 汉 关。’”后以“三箭定天山”谓大将武艺高强,声威服人。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陈玉和韵》词:“却笑将军三羽箭,何日去,定 天山 。” 明 无名氏 《赠书记·对阵留情》:“效螳螂当车怒暂,管须臾折衝,三箭定 天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箭定天山"是汉语中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代以智勇迅速平定边疆战事的壮举。该典故最早见于《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唐高宗时期名将薛仁贵征讨铁勒九姓的战役:薛仁贵在天山(今蒙古杭爱山)连发三箭射杀敌军先锋,震慑敌军十余万众请降,士卒遂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来源:《旧唐书》卷八十三,中华书局1975年版)。

在语义演变中,该成语衍生出三层内涵:其一指代军事谋略的极致运用,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战果;其二象征中华文化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哲学;其三引申为快速解决复杂难题的能力。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以精准有效的方法攻克难关,如商业竞争、科技攻关等场景。

该典故被历代史书反复载录,宋代《资治通鉴·唐纪十六》详述战役始末,元代《十七史详节》卷二十三收录相关评述,明代《广博物志》卷三十三将其列为著名边塞典故。清代《佩文韵府》将其收入"山"部成语条目,现代《汉语大词典》第1卷第412页明确释义为"形容作战骁勇,克敌制胜"(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三箭定天山”是一个源自唐代的历史典故,常被用来形容武将武艺高强、以智勇威慑敌军的壮举。以下是详细解释:

1.成语出处

这一典故最早见于《旧唐书·薛仁贵传》,后《新唐书》中也有记载。故事背景是唐高宗龙朔年间(661-662年),回纥铁勒九姓突厥联合进犯唐朝边境,薛仁贵奉命率军征讨。

2.历史典故

3.成语寓意

“三箭定天山”不仅体现薛仁贵高超的箭术和军事才能,更强调以少胜多、威慑制敌的谋略。后世常用于比喻通过关键行动迅速解决问题,如宋代辛弃疾在《江神子》中引用此典:“却笑将军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4.补充说明

“三箭定天山”通过薛仁贵的英雄事迹,生动展现了中国古代武将的勇武与智慧,成为象征军事威慑力的经典成语。

别人正在浏览...

杯桊辩才无碍表兄妹不阿不识高低车场撤帐螭虎刀匕登课抵赖恩敬粉尘風流倜儻讽讬敢只是更期故蹊海翁厚遇回部回文织锦艰阂蒹葭骄兵之计解雠经帏景状嚍嚍酒炙吉祥天女居敬矿工牢筴凉浸浸连昬接晨猎较离弃罗帷眉月妙教膨脝抢攞漆室凄悦赏际韶艾神卦笙筑时刻受任天号通辞同国薇歌微流星体危证文珰五石铜象山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