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期的意思、更期的详细解释
更期的解释
改期。 唐 李翱 《皇祖实录》:“若以威强,不便於百姓,百姓俟使君行,加害於使君,使君更期出,其为使君任其患。”
词语分解
- 更的解释 更 ē 改变,改换:更正。更生(重新获得生命,喻复兴)。更衣(a.换衣服;b.婉辞,上厕所)。更定(改订)。更迭(轮流更换)。更递。更番。更新(旧的除去,新的建起)。更张(调节琴弦,喻变更或改革)。
- 期的解释 期 ī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期。限期。期限。学期。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期。 盼望,希望:期望。期冀。期盼。期待。 限度:“征敛无期求索无度”。 必,决定:“期死,非勇也”。 〔
专业解析
更期(gēng qī)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更”与“期”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更改或延后原定的时间、期限。以下从词典角度分项解析:
一、词义解析
-
字义溯源
- 更(gēng):本义为“更改”“替换”,《说文解字》释为“改也”。
- 期(qī):指“约定的时间”,如《广雅》注“期,时也”。
组合后,“更期”强调对原有时间约定的调整。
-
现代释义
- 动词性用法:指主动推迟或重新设定时间。
例:因天气原因,活动主办方决定更期举行。
- 名词性用法:指更改后的新期限。
例:工程获准两周的更期。
二、权威文献例证
-
古籍用例
- 《后汉书·郅恽传》载:“事有更期,不自来谢。” 此处指因事务延期未能亲自致歉。
- 宋代王安石《谢公墩》诗:“万事付更期,东风吹草木。” 喻指随时间推移事物变迁。
-
现代规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释义:“更改预定的日期”。
三、读音与用法辨析
四、相关概念对比
词语 |
侧重点 |
示例 |
延期 |
单纯推后时间 |
考试延期一周 |
改期 |
更改至另一具体日 |
航班改期至明日 |
更期 |
强调主动调整期限 |
因故更期,另行通告 |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及权威语料库,古籍用例源自中华书局点校本。现代用法以国家语委规范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更期”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发音:gēng qī()
- 结构:“更”为独体字,意为改变;“期”为左右结构,指期限或时间。
- 含义:指改变原有的时间或期限,通常用于计划、约定等需调整的情况,如推迟或提前。
二、详细解析
- 词源与出处:
- 源自唐代李翱的《皇祖实录》,例句:“使君更期出,其为使君任其患。”。此处“更期”表示因外部压力(如百姓不满)而改期。
- 用法场景:
-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如历史文献、公文等。现代例句如:“会议因故更期至下周。”。
- 近义词:延期、改期、调整日程。
三、注意事项
- 区分“更期”与“更年期”:后者指女性绝经前后的生理阶段(),与时间调整无关,需避免混淆。
- 适用性: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常见于特定领域或文学表达。
四、总结
“更期”强调对原定时间的主动调整,具有历史渊源和正式语体色彩。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参考《皇祖实录》相关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报年保义摽采不矜细行逞骄憧憧冲末宠狎床母出令调滑蹀踥敦庞遁逃俸赐丰嘏负电荷钢筋混凝土结构冠胄卦者归林赫姿花月缘晦灭沪剧呼天唤地减银皎洁慨忆亢怫敛戢廉能清正醴酒离尊鸾讹买官鬻爵门侄磨喝乐拈韵瓯子朋燕平壹乔张致切身清商怨祈年扰习入来三角兽深壁固垒神仙浮屠收场探侦天择瓦甒瓮中之鼈销融逍遥乐谢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