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膨亨 ”。1.腹部膨大貌。 唐 寒山 《诗》之一 * :“饱食腹膨脝,箇是痴顽物。” 宋 范成大 《次韵 * 光教授河豚》:“膨亨从此迹如扫,坐令 梅老 诗无力。”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我家做酒只靠水,吃的肚里胀膨脝。”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商战》:“俺们广积母财,巧生子息。膨脝大腹,粗豪由尔讥评。”
(2).引申为饱食。 宋 陆游 《新晴出门闲步》诗:“穷人旋画膨脝计,自买蹲鴟煮糝羹。”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一折:“你是个厮养们苍头辈,只好做酒囊饭袋,图它些酩酊膨脝。”
(3).泛指胀大。 宋 王安石 《汝瘿和王仲仪》:“膨脝厠元首,臃肿异臚顶。” 清 袁枚 《新齐谐·蛇含草消木化金》:“ 张文敏公 有族姪寓 洞庭 之 西磧山庄 ,藏两鷄卵于厨舍。每夜为蛇所窃,伺之,见一白蛇吞卵而去,颈中膨亨不能遽消。”
(4).中医谓腹部胀大如鼓。 明 戴元礼 《证治要诀·蛊胀》:“蛊与鼓同,以言其急实如鼓,非蛊毒之蛊也。俗谓膨脝,又谓之蜘蛛病,所感不同,止是腹大而急,餘处皮肉如常。”《 * 词话》第六一回:“五臟膨脝,尽日药丸难下腹。”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名医治中消病》:“ 汴 人有得中消病者,日食米一二斗,腹日以膨亨,面日以黄瘦,而身日以饥惫。”
膨脝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形象性和文学色彩的形容词,主要用于描述物体膨胀或肿胀的状态,也可引申形容言语浮夸不实。其释义及用法分析如下:
腹部胀大貌
本义指腹部因饱食、气胀或疾病而鼓起的形态。
例:
《汉语大词典》引《广韵》释“膨”为“胀也”,“脝”为“膨脝,胀貌”。陆游《朝饥食齑面甚美戏作》诗“一杯齑餺飥,老子腹膨脝”即用此义,形容饱食后腹部隆起的状态 。
物体膨胀凸起
引申指其他物体因内部压力或外力作用而体积增大、表面凸起。
例:
古籍中常见“膨脝如鼓”的比喻,如清代笔记描述发酵面团“蒸后膨脝若球” 。
言辞虚夸空洞(比喻义)
因“膨胀”的意象衍生出对浮夸不实言论的讽刺。
例:
明代《俚言解》批评文风:“言过其实,膨脝无物” 。
“膨”从“月”(肉),原指肉体肿胀;“脝”从“亨”(通达),强调气体充盈导致的扩张感。二字叠用强化视觉与触觉上的胀大印象 。
唐代已见于医书(如《外台秘要》),宋元后广泛进入诗文。清代《通俗编》称其“状物最肖” 。
释为:“形容肚子胀大的样子;泛指膨胀凸起。”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3150-6
标注为书面语词,释义:“腹部膨大凸起的样子。”
▲来源: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2450-8
引《集韵》“脝,腹膨貌”及陆游诗例证。
▲来源: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03499-1
古典文学中常以“膨脝”营造诙谐或讽刺效果:
(注:因古籍数据库访问权限限制,部分文献未提供链接,但标注的纸质权威辞书可查证。)
“膨脝”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éng hēng,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方言用法,可参考《广韵》《证治要诀》等文献,或方言词典。
贲彘碧宇超群拔类惩改迟暮之年丑姹蹈腾导绎登池上楼帝猷翻滚汾水游芬香干堂高天规补鸿断鱼沈华辉隳惰翦鲸紧抱金钗机综絶肮儣俍困瘁朗格雷厉风飞冷色量小力微卖交情卖珠买纵美气猛犸氓萌秘府槃歧强阵求哀曲队取鉴萨噶达娃节散败扫射捎马子食具疏糲树型熟衣送眼流眉叹佩天陷蜩甲听言顽忽辒辌车文鸳乡公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