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螭虎的意思、螭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螭虎的解释

(1).龙与虎。比喻勇猛的将士。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 唐 杜甫 《壮游》诗:“翠华拥 吴岳 ,螭虎噉豺狼。” 宋 沉与求 《送杜季习游恒山》诗:“勇往都忘去路难,胸吞螭虎气桓桓。”

(2).传说中的龙子之一。亦指器物上的龙形。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引 晋 张华 《博物志》逸篇:“螭虎形似龙,性好文采,故立于碑文上。”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五:“衣饰器皿绘画龙像,呼曰螭虎。按 蔡邕 《独断》:天子璽以玉,螭虎纽。 卫宏 《汉旧仪》云: 秦 以前用金玉朱印,龙虎纽。《正字通》云:或龙或虎为纽,非谓螭虎一物也。今俗连螭读误,合为一物云云。则以龙曰螭虎,自 明 已然。”参阅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螭虎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由“螭”和“虎”两个单字组合而成,其含义需结合两者的本义及古代文化背景来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螭”的本义

    指古代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或龙子)。《说文解字》注:“螭,若龙而黄……无角曰螭。”其形象常作为器物纹饰,象征祥瑞与威仪。例如青铜器、玉器上的螭纹,多呈蜿蜒盘曲状。

  2. “虎”的本义

    即猛兽老虎,在传统文化中代表勇猛、力量与威严。《说文解字》:“虎,山兽之君。”常作为勇武的象征,如“虎将”“虎符”。

  3. “螭虎”的合成词义

    指融合螭龙与猛虎特征的神兽纹样,多见于古代印章、玉器、建筑构件等。其形象兼具龙的灵动与虎的威猛,寓意权力与祥瑞。例如:

    • 汉代典制:皇帝玉玺多雕螭虎钮,《后汉书·舆服志》载“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象征至高皇权。
    • 器物装饰:常见于玉带钩、铜印等,如故宫博物院藏汉代“皇后之玺”即以螭虎为钮。
  4. 文化象征

    螭虎纹饰承载多重文化内涵:

    • 权威象征:专用于帝王玺印,代表天命所授;
    • 驱邪避凶:融合龙虎神力,具镇守辟邪之功;
    • 艺术审美:其矫健形态体现古代工匠对力量与美的融合。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螭虎(拼音:chī hǔ)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瑞兽,其含义与文化象征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定义与起源

螭虎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纹饰,战国后成为玉器常见异兽。其形象融合龙与虎的特征:一说为“无角之龙”,身形细长似走兽;另一说为“龙首虎身”,兼具两种神兽特点。《说文解字》记载:“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汉代文献则称其为“龙子之一”。

二、文化象征

  1. 权力与威严:象征帝王风范,汉代传国玉玺以螭虎为纽,班固《封燕然山铭》称勇猛将士为“螭虎之士”。
  2. 祥瑞寓意:代表吉祥、力量与招福,常用于器物装饰以驱邪纳吉。
  3. 文武兼备:龙象征智慧,虎代表勇武,二者结合体现刚柔并济的哲学思想。

三、历史应用

四、艺术特征

螭虎造型随时代演变:商周时期接近龙纹,汉代后身躯渐趋矫健,尾部出现卷草纹等变体,明清时多作盘曲状(称“蟠螭”)。其形象常见于玉雕、青铜器、建筑构件,体现中国传统工艺对神兽意象的创造性转化。

扩展阅读建议:若需了解螭虎纹饰的具体演变或文物实例,可查阅提到的汉代传国玺记载及关于玉器纹饰的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八辟不遇时朝玄抽地传统词类垂天翅出赁赐戟葱蒙搭桥店面羝氲二分发衆告引官梅刮舌归居汗酒挥斥八极胡桐江田嘉年华谫识假戏真唱借索讥绳即照坎井之鼃考观空头事跨历老聩粮多草广鸾路漫淹门可罗雀明间耐看年数弄优叛反偏禅泼喇喇啓口倾景青水芰挼渍丧祭森人山鬼山水意生粪兽困则噬束刃讨愧特例香氛校别嶰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