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马休牛的意思、散马休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马休牛的解释

《书·武成》:“归马于 华山 之阳,放牛于 桃林 之野,示天下弗服”。 蔡沉 集传引《乐记》:“ 武王 胜 商 ,渡 河 而西,马散之 华山 之阳而弗復乘,牛放之 桃林 之野而弗復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主答周主论和亲书》:“虽毁戈铸戟,未拟上皇,散马休牛,载怀偃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散马休牛”是汉语中一个源自典故的成语,字面意思为“放归战马,让耕牛休息”,比喻战争结束后恢复和平生产,停止军事行动。该成语多用于形容结束战乱、与民休息的社会状态。

从结构上看,“散马”与“休牛”构成并列关系,前者指解除战马的军事用途,后者强调停止征用耕牛以恢复农耕,两者共同指向社会秩序的调整。其核心语义可概括为“止戈兴农”,常与“刀枪入库”“归马放牛”等表达形成互文关系(参考《汉语大词典》电子版)。

从语用层面分析,该成语多见于历史评述或政策讨论中。例如《尚书·武成》记载武王克商后“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这种典故化用使其在表达和平主题时更具历史厚重感。现代语境中,该成语可用于描述国际冲突化解或国家战略转型,如“冲突双方达成协议,散马休牛开启重建进程”(引证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权威典籍中,《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中华书局)特别指出该成语在先秦文献中的演变脉络,强调其承载的“以农为本”思想传统。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在当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学术性文本或历史题材创作中。

网络扩展解释

“散马休牛”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一、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源自《尚书·武成》篇,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将战时征用的马匹和牛放归山林田野,象征停止战争、恢复和平。蔡沈在《乐记》集传中进一步解释,武王此举是向天下表明不再使用战马与耕牛进行军事活动。

二、本义与引申义

三、历史应用

南朝陈代徐陵在《为陈主答周主论和亲书》中曾用此词,强调通过和亲实现“散马休牛”的和平愿景。唐代魏徵在《隋书》中也以“休牛散马”描述天下统一后的安定局面。

四、近义词与关联表达

五、用法提示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政论文章,表达对和平的追求。例如:“历经战乱后,两国终于散马休牛,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尚书》《隋书》等典籍,或查阅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云亲舍逼喻不来梅餐风咽露丛社诞诡迭不得抵销蔸种耳后风生筏渡发取风傻风团附饰光赤固伦黑祥怀旧昏黑或多或少壶中天叫唤桀犬吠尧堇块九家钜室局缩抗义苦因拉朽摧枯连淫鹿豆漭洋洋泯荡鸣廉南橘北枳女管家女主人彯组谦匿侵袭欺笑全日制羣衆影响蕊苑生产者生众食寡室家侍教试映水砚四郊司农爣朗煻煨瓦查无訾铦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