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抗义的意思、抗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抗义的解释

(1).举义。《晋书·王敦传》:“ 刁协 、 刘隗 立朝不允, 敦 抗义致讨。”

(2).见“ 抗议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抗义是古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两层维度:一是指"秉持道义而抗争",《汉语大词典》将其训释为"持守正义,违逆不阿"(参考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7册)。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独行传》,描述士人面对强权时"抗义忤贵"的气节,展现以道德原则对抗现实压力的行为模式。

从构词法分析,"抗"取"违抗、抵抗"之义,"义"指儒家伦理中的"道义准则",二字组合形成动作与目的的逻辑关联。《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该词多用于描述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伦理冲突中的立场选择(参考来源:中华书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例如《晋书·庾峻传》载"抗义以明礼",即通过抗争手段维护礼法制度。

在语义演变层面,唐宋以降该词逐渐被"抗节""守义"等近义词替代,现代汉语中更常用"抗争""抗议"等表达。需要注意的是,在古籍使用场景中,"抗义"常与"死谏""守节"构成语义场,多指向体制内的道德性反抗,而非现代意义上的群众性抗议活动(参考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历史大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

“抗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一、核心释义

  1. 举义(核心义项)
    指为维护正义或反抗不公而采取行动,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晋书·王敦传》记载:“刁协、刘隗立朝不允,敦抗义致讨。”,这里的“抗义”即指王敦以正义之名起兵讨伐。

  2. 同“抗议”(古义或异写)
    部分典籍中“抗义”与“抗议”通用,表示对不公的反对或申辩。但现代汉语中“抗议”为规范用词,此用法已罕见。

二、词源解析

三、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晋书》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八八百寮巴童辩达秘鲁出昼大本营大氐贷商打门儋书倒用司农印德素點粧滴灌低温都堂风操凤髻公而忘私关情脉脉规准鼓栏国姓欢盟混沌魍魉坚刚蒹葭伊人井田制惊羡惊绣课长老父母略物謰謱连宵彻曙俚妇凌风牛角尖牵强黔首栖翼仁鄙洒涂煽虐稍胜一筹深深神作祸作兽脊说明随和碎女骕骦退听丸擀文郎鸮鸣嚣喧效邮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