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urbs; outskirts] 城市四周的地方;郊外
四郊农事兴,老稚迭歌舞。——陆游《春雨》
(1).都城四周的地区。《周礼·秋官·遂士》:“﹝遂士﹞掌四郊。”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谓百里外至三百里也。’ 玄 谓其地则距王城百里以外至二百里。”
(2).泛指郊外。 唐 杜甫 《喜晴》诗:“出郭眺四郊,肃肃春增华。” 宋 陆游 《春雨》诗:“四郊农事兴,老稚迭歌舞。”
四郊,汉语复合词,指城市周围邻近的郊野地区。从构词法分析,"四"表方位泛指,"郊"本义指距离都城百里内的地域,《说文解字》释"距国百里为郊"。该词在历代汉语文献中呈现三层语义:
基本义
指都城四面外围的耕作区,《礼记·曲礼》郑玄注"四郊者,王城四面皆有郊",古代特指距都城五十至百里范围内的行政区划,包含近郊与远郊。现代汉语中泛指城市周边的乡镇区域,如"四郊多垒"形容城防严密。
历史演变
西周时期已形成"国—郊—野"三级地理划分,《周礼·地官》载"四郊之赋"指都城周边赋税区。唐代孔颖达疏解《尚书》时强调"四郊即四方郊处",说明该词具有方位完整性特征。
语义范围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界定为"城市周围附近的地方",既包含农耕用地,也涉及卫星城镇。与"郊区"相比,该词更突出方位全面性,如南朝谢朓诗"四郊飞雪暗云端"即取此意象。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2013.
郑玄. 礼记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孙诒让. 周礼正义. 中华书局, 198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23.
“四郊”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四郊”指城市或都城周围的地带,即郊外区域。这一概念既可特指古代都城周边的行政区划,也可泛指城外的广阔郊野。
古代“四郊”的具体范围因朝代而异,如《周礼》中“百里外至三百里”的界定,反映了早期都城辐射的行政与农业区域。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及《周礼》相关注释(来源:、3、4、5)。
百罹倍半别堡不识窍钗符长戟八十斤赤府催粮村行谠直得手应心迭障东桥遏夺讽刺讣文复音词膏炬跟究桂丛华冠化鹤寰县夹拜枷禁夹衖贱妓街坊邻里解样祭服巨响开讽抗礼狼顾狐疑丽春镂章冒绷绵淼木蓝奴虏攀送嚬瘁乾断锓画器任人杰柔竿如不胜衣纱箱士族枢长贪汙忘身往岁豱公相聚闲焦纤经写形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