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司农的意思、司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司农的解释

(1).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吕氏春秋·季冬》:“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器械既成,以给司农,司农者,田官也。”《汉书·东方朔传》:“ 后稷 为司农。” 颜师古 注:“主播种。”

(2).官名。 汉 始置,掌钱谷之事。亦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 汉 建安 改为大农,由 魏 至 明 ,历代相沿,或称司农,或称大司农。 清 代以户部司漕粮田赋,故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 清 光绪 年间, 常熟 人 翁同龢 为户部尚书,世有以“司农常熟世间荒”讥之者。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司农"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其核心职能为掌管国家农业与财政事务。该官职最早见于《周礼》记载的"九卿"制度,历代职责与品级存在演变:

1. 职权范畴 汉代司农位列九卿,主管全国田租、口赋、盐铁专卖及均输平准事务。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其属官包括太仓令(掌粮储)、均输令(掌物资调配)等五令丞。唐代改制为司农寺,主司仓储管理与官营作坊,《新唐书·百官志》载其管辖上林署、太仓署等二十余署。

2. 历史沿革 秦代称"治粟内史",汉景帝更名"大农令",汉武帝时确立"大司农"官称。北魏时期首次出现"司农"简称,隋唐时期形成完整的三省六部制框架下,司农寺与户部形成职能互补体系。明代该官职并入户部,清代彻底废除。

3. 文化延伸 司农印信作为重要权力象征,出土的"大司农平斛"等青铜器印证其度量衡管理职能(详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数据)。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多次出现"司农"官职,多指代掌管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臣。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周礼》《汉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职官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司农”一词的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其历史演变和职能如下:

  1. 上古时期的农官
    作为官职名称,“司农”最早指负责农业管理的官员,主要职责是教导百姓耕种技术、管理农具和播种事务。例如《吕氏春秋》记载“命司农,计耦耕事”,说明其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

  2. 汉代至明清的财政官职

    • 汉代:汉武帝时期设立“大司农”,位列九卿之一,主管国家财政、粮食税收、盐铁专卖等,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长。
    • 后续演变:东汉末年改称“大农”,魏晋至明代多称“司农”或“大司农”,职能延续掌管钱粮仓储。
    • 清代:因户部负责田赋漕粮,民间常将户部尚书尊称为“大司农”。

补充说明:部分文献(如、4)提到“司农”作为成语的比喻义,但此用法较为少见,主要仍以官职解释为核心。

别人正在浏览...

拜奥礼宝赤刀宝壍薄酒不二法门珫璜宠进舛驰催命符滴哒叮当响定倾扶危发蒙啓蔽烦渎風飇高谈虚论各白鞲绁拐抓规简骇恻撼雷回眸一笑魂蝶讲旅简贱假卧激摧竞朗京洛尘咳珠唾玉魁儒劳屈龙睁虎眼露鸡卖扑免减眇眡庙宇蜜房命趾牵罣鼽塞拳套取舍乳洞山灵生拉活拽肆长孙词廷策頽絶旺健王太保家法望幸温顺无论何时五四青年节仙僮谢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