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大礼的意思、三大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大礼的解释

唐 制,天子亲享 太清宫 、太庙,合祭天地于南郊,谓之三大礼。 杜甫 有《进三大礼赋表》,分《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 明 邱濬 《大学衍义补·郊祀天地礼》:“ 唐玄宗 天宝 元年二月敕:凡所祠享,必在躬亲。其皇地祇,宜就南郊合祭。是月十八日亲享 玄元皇帝 于 太清宫 ,十九日亲享太庙,二十日合祭天地于南郊,谓之三大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大礼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中有不同内涵。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记载,其核心含义可分为以下两类:

  1. 唐代三大礼

    指唐代国家祭祀体系中最隆重的三项典礼,包括郊祀、明堂、封禅。

    • 郊祀:冬至日于南郊祭天,夏至日于北郊祭地,体现“敬天法祖”思想。
    • 明堂:帝王颁布政令、祭祀五帝的场所,象征皇权与天命的结合。
    • 封禅:帝王在泰山举行的天地合祭仪式,彰显“受命于天”的合法性。
  2. 宋代三大礼

    宋代将南郊祭天、明堂祭享、太庙祫享并称三大礼,侧重宗庙与天地祭祀的融合。此类典礼程序繁复,需礼部、太常寺等多部门协同,体现了宋代礼制“以义起礼”的实践特点。

需注意,“三礼”与“三大礼”易混淆。三礼特指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而“三大礼”专指国家层面的礼仪实践,两者分属文献制度与仪式范畴。

网络扩展解释

“三大礼”主要有两种不同范畴的解释,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一、唐代国家祭祀体系(主要含义)

指唐玄宗时期确立的三项最高规格的皇家祭祀仪式:

  1. 太清宫献祭:祭祀道教始祖老子(李唐皇室尊老子为祖先)
  2. 太庙享祭:祭祀李唐王朝历代先祖
  3. 南郊合祭:在长安南郊祭天与地,象征君权神授

历史背景:
此制度确立于开元、天宝年间,杜甫曾作《进三大礼赋表》详述其仪轨(含《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三篇)。该典礼整合了唐代儒道融合的政治理念,强化皇权合法性。

二、儒家经典体系(需注意区分)

部分文献中“三礼”指儒家三部礼学经典,与唐代制度无关:

  1. 《周礼》:记载周代官制体系
  2. 《仪礼》:记录先秦贵族礼仪细则
  3. 《礼记》:阐释礼仪背后的思想内涵

使用建议

在历史文献中遇到该词时,需结合文本时代背景判断具体指向。唐代文献多指祭祀制度,而经学讨论则指向儒家经典。

(注:、9等低权威性来源内容与高权威来源一致,故未单独标注)

别人正在浏览...

哀恕凹透镜班门畚臿臂搁鄙僿播荡不豫诚谢搊弹词楚郊存赐盗索灯爆雕琢邸城玎玲帝狩丢置肚里法界性犯卯飞鱼鈎改恶为善孤蟾化鹤蝗螽画师景观京枣就和具君军礼科名廉义埒材角妙林坵麪杖鸣晨纳兰性德难爲配流绻恋劝誉人财两空软咍咍塞道山基赡身圣牌寿客黍铢私觐田泽铁尺佗背玩诵蔚然文符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