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黍铢的意思、黍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黍铢的解释

比喻微细之处。黍、铢均为轻微的重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上》曰:“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两之为两。二十四銖为两。”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六经之道,虽闢而芜。惟公治之,究其根株,如受衡量,不溢黍銖。” 清 方东树 《书<望溪先生集>后》:“后人虽有丹堊之巧为密丽,至於不失黍銖,终不如虑始者精神开闔於空虚杳冥之际,而与造物相往来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黍铢”为汉语复合词,由“黍”与“铢”两个古代计量单位组合而成。据《汉语大词典》记载,“黍”本指黍子,古代以百黍之重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故“黍铢”合用常喻指极微小的重量或数量。例如《淮南子》中“不差黍铢”即形容精准无误。

该词在古汉语中多用于以下语境:

  1. 精密计量:指代精细的度量标准,如《礼记注疏》载“权之以黍铢”;
  2. 价值衡量:比喻事物价值轻微,《盐铁论》有“不取黍铢之利”;
  3. 文学修辞:常见于诗词对仗,如杜甫诗句“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中的微观对照。

现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该词属于古代度量衡术语的活用在文学表达中的典型案例。需要说明的是,该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主要见于古籍文献研究与古代汉语教学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黍铢”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古代度量衡及文献记载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黍铢”由“黍”和“铢”两个古代微小重量单位组成,比喻极其微小的量或细节。例如清代刘大櫆在《祭望溪先生文》中用“不溢黍銖”形容治学严谨,分毫不差()。

二、单位背景

  1. 黍:古代以黍米(小米)为基准,100粒黍米重量为一铢()。
  2. 铢:二十四铢为一两,汉代《汉书·律历志》记载“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可见其微小()。

三、文献用例

该词多用于古文,强调精细或严谨:

四、延伸解读

部分研究认为“铢”通假“珠”,取露珠之微小意象,但此说多见于特定医学文献(),文学领域仍以重量单位解释为主。

该词通过具体度量单位抽象化,成为形容事物精微程度的文学表达,需结合古文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黯然失色爆炒豆儿八阵滭泼测量学策驽砺钝虫鹥出水芙蓉搭面颠狈點僉电天递日东奔西向耳韵凤札龙书寡交顾管亥地皇地祇毁夷夹岸芥菜界絶惊险片稽征诓吓廓荦乐儿良榦辽浿猎骑明鬯明彰南海鸟旗僻邪啓椗三妻四妾萐脯射雕手生捕省油灯沈玉势穷力蹙受遗耍猴儿说大人则藐之说寡嘴宿艾庭会挖镶违言窝工五狄兀剌祥淑先猷萧疎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