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搊弹词的意思、搊弹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搊弹词的解释

宋 、 金 、 元 说唱艺术的一种。即诸宫调。 清 毛奇龄 《西河词话》:“至 金章宗 朝, 董解元 不知何人,实作《西厢记搊弹词》,则有白有曲,专以一人搊弹,并念唱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搊弹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结合的表演艺术形式,指以琵琶等弹拨乐器伴奏、边说边唱的叙事性说唱艺术。该词由“搊”(意为弹拨乐器技法)、“弹”(演奏动作)、“词”(文学文本)三部分构成,体现了音乐与文学的双重属性。

一、历史溯源

搊弹词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变文”与“词文”,《乐府杂录》记载其雏形为“说话”技艺。宋代发展为勾栏瓦舍中的成熟表演形态,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明确使用“搊弹词”指代琵琶伴奏的说唱形式。

二、表演形式特征

  1. 乐器配置:以曲项琵琶为主奏乐器,配合拍板控制节奏,《东京梦华录》载“琵琶色长搊弹作语”
  2. 文本结构:韵散结合,七言句式为主,间杂三、五言衬字
  3. 表演程式:分“起”“承”“转”“合”四段,艺人称“弹词先生”

三、文学价值体现

现存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被视为搊弹词代表作,其文本收录于《古本董解元西厢记》,采用157支曲牌叙述崔莺莺故事,开创了以音乐结构推进叙事的新范式。明代《金瓶梅词话》第五回详细描述搊弹词表演场景,印证其社会影响力。

网络扩展解释

搊弹词是中国宋、金、元时期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起源 搊弹词即诸宫调,因以琵琶等弦乐器伴奏得名,表演时由一人自弹自唱,融合念白与唱曲,常见于长篇叙事作品。其名称中的“搊”指拨弹乐器的动作,“弹词”则强调弹唱结合的特点。

2. 历史文献记载 清代毛奇龄《西河词话》记载,金章宗时期董解元创作的《西厢记搊弹词》(又称《弦索西厢》)是典型代表,标志着这种艺术形式的成熟。

3. 表演形式特点

4. 与弹词的关系 搊弹词被认为是后世弹词的前身。明清时期,弹词发展为流行于南方的曲艺形式,保留了一人伴奏说唱的特点,但衍生出苏州弹词、扬州弹词等地域分支,语言上分“国音”与“土音”两种体系。

5. 读音说明 该词读音存在历史差异,现代汉语多采用chōu tán cí,但部分古籍注音为“zǒu dàn cí”,可能因方言或历史音变导致。

别人正在浏览...

榜首北方话边候贬身涔淫尘垢囊敕答辍哺词官醋浸曹公迭头斗酒双柑风颜粉身碎骨敢是告疾高限耕畜官计观机而作浩唐河岸横怒厚度后类喤聒火毬沪指蛱蝶图角气假妪激薄停浇拘送刻深空耗老童流川名花囊装牌头频繁迫不可待破烂不堪翘尾巴清况庆室饶有兴趣三山沈荡水西疏眉朗目死愤亭父琬液委是微文深诋僞物嚣讟校数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