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濡首的意思、濡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濡首的解释

(1).语出《易·未济》:“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后以“濡首”谓沉湎于酒而有失本性常态之意。 汉 王粲 《酒赋》:“昔在 公旦 ,极兹话言,濡首屡舞,谈易作难。”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麴酒》诗:“琉璃惊太白,钟乳讶微青。詎敢辞濡首,并怜可鉴形。”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阴判》:“达人厉志岂刻舟,狂夫任性终濡首。”

(2).埋头;专心致志。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师利赞》:“虚引之性,彰於立德。轨世之表,闻於童真。廉俗之风移,则感时之训兴。故云濡首又以法王子为名焉。” 赖家度 李光璧 《于谦和北京·于谦的家世和成年》:“这时 于谦 潜心求学,努力读书,‘濡首下帷,足不越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濡首”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本义和引申义两个层面进行阐释:

  1. 本义:头发被沾湿

    • 这是“濡首”最直接的字面意思。“濡”指沾湿、浸渍,“首”指头部,特指头发。合起来形容头部(尤其是头发)被液体(最常见的是酒)浸湿的状态。
    • 来源:这个含义直接源于词汇的构成,在古代文献中描述具体场景时常用此意。例如,《周易·未济》上九爻辞:“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这里描绘了饮酒过量以致头发被酒沾湿的形象。
  2. 引申义:沉湎于酒而失节制

    • 这是“濡首”最核心、最常用的引申义。由本义“头发被酒沾湿”这一醉酒失态的具体形象,抽象化、引申为指人过度饮酒,沉迷于酒乐而丧失理智、忘记根本、不顾后果的状态。它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强调因放纵而导致的危险或失败。
    • 来源:此引申义在《周易·未济》象辞中已有明确体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孔颖达疏:“释‘饮酒濡首’之义。言饮酒至于濡首,沉湎之甚,故曰‘亦不知节也’。” 明确指出“濡首”象征着不知节制。后世典籍如《后汉书》、《晋书》等也多在此意义上使用该词,用以劝诫或批评过度饮酒的行为。
    •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酒需有度,“酒以成礼,过则败德”。“濡首”一词生动地捕捉了醉酒失仪、丧失自控力的负面形象,成为告诫人们勿要纵酒、需懂得节制的经典隐喻。

“濡首”一词,其本义指头部(头发)被液体(尤指酒)沾湿,其核心引申义则指沉湎于酒乐而失去节制,导致失态或招致祸患。这个词源于《周易》,其引申义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节制”、“中庸”美德的强调和对过度放纵的警示。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濡首”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含义,其解释及来源如下:

一、沉湎于酒而失常态

  1. 来源
    该义项源自《周易·未济》卦的上九爻辞:“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辞进一步解释:“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意为饮酒过度导致头部被酒沾湿,比喻因放纵而失去节制。

  2. 文学引用

    • 汉代王粲《酒赋》用“濡首屡舞”形容醉酒后失态起舞的场景。
    • 唐代元稹在诗中提到“詎敢辞濡首”,暗含对饮酒无度的自嘲。

二、埋头专注,专心致志

  1. 引申含义
    由“埋头”的动作引申为全身心投入某事的状态,如南朝殷景仁《文殊师利赞》中“濡首”形容潜心修行的专注。

  2. 语境示例
    明代郑若庸《玉玦记·阴判》用“狂夫任性终濡首”表达对沉迷不悟者的批判。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周易》原文及历代诗文,进一步体会其语境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八慈悲丧辩覆边谷闭卷补习学校不招架窗楞辞场荡除弹金钿徽点试钝磔房生反经行权风雩感情用事耿晶晶灌制过度紧张孤帐寒暑函约洪钧宏渺回祝简古教化头籍稾静音进征刻励陋诚马克思列宁主义蛮爲民器缪书侔莫南北军怒骂破土千里莼羹秋飈启者筌箵容喙上法申破试摄时士颂箫琐语檀柘土窑儛絙小夫禊除犀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