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审断的意思、审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审断的解释

审判;裁决。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正音书院》:“其敷奏对扬仍有不可通晓王语,则赴任他省,又安能宣读训諭,审断词讼。”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日报上》:“如谓当道挟恨,审断不公,准其登报以告天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审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明确法律属性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司法主体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決的行为过程。该词由"审"(审查、审理)和"断"(决断、判定)两个语素构成,形成递进式语义结构。

在司法实践中,审断特指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通过证据审查、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环节,最终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这一概念可追溯至《唐律疏议》"凡断狱,皆须依所告状鞫之"的司法原则,强调审理与判决的不可分割性。

现代法律语境下,审断包含三个递进层次:①证据材料的系统性审查,要求"察其情实"(《清会典·刑部》);②法律关系的逻辑推演,需符合"情法两尽"的衡平原则;③裁判结论的权威宣告,体现"一断于法"的法治精神。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规范定义为:"审理并判决案件"。

近义词"审判"更侧重程序性特征,而"审断"则突出司法主体的决断职能。在传统司法文书中,该词常见于判牍类文献,如《樊山判牍》中"经本县再三审断,始得实情"的记载,体现其作为司法终结程序的专业属性。当代法律体系仍保留这一术语的规范使用,特指法官行使审判权的完整过程。

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
  2.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3.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审断”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法律或官方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引证与用法

  1. 司法审判:指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 例:清代俞樾提到“审断词讼”,即审理诉讼案件;《儒林外史》中“审断明白了”指查清案情后裁决。
  2. 广义裁决:也可用于非司法场景,如郑观应提到“审断不公”可登报公示,强调对不公裁决的监督。

近义词与反义词

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法,可参考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庵舍冰糕蔀家螴蜳撑距赐祭从兄弟门中道右打平都中纸贵跺抬樊姬翻蔓符券勾达甲坼含恨河里淹死是会水的和一恍恍惚惚恢恢呼拉圈混然天成蕉红济良所矜谨旧志箘桂局正来讯擂石车鳞塍鸾采落场绵里藏针妙慧母家盘家培风墙茨千章敲枰企怀亲家公绮艳却顾蕤蕤赏赉舍近即远慎测事力食土时邕黍离麦秀通祀驮轿往述畏隹五子棋歇马杯蟹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