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卷耳的意思、卷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卷耳的解释

(1).菊科植物,又称“苍耳”或“枲耳”。《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毛 传:“卷耳,苓耳也。” 朱熹 集传:“卷耳,枲耳。叶如鼠耳,丛生如盘。”

(2).石竹科植物。多年簇生草本,根状茎细长,茎基部匍匐,上部直立,绿色并常带淡紫红色。花白色,种子肾形略扁,褐色。生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分布于我国 东北 、 华北 及 欧 亚 温带其他地区。

(3).《诗·周南》篇名。《诗序》说此诗是写后妃“辅助君子”,“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外无险詖私謁之心”。 朱熹 则谓“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 宋 秦观 《代中书舍人谢上表》:“虽节俭正直,在位若《羔羊》之时;而思念忧勤,进贤如《卷耳》之际。” 明 谢谠 《四喜记·翠阁耽思》:“深情免使傍人议,嗟我怀人天际,专一须看《卷耳》书。”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诗序》:“﹝诗﹞有託为其人之言寓意者,《卷耳》、《江有汜》、《采緑》之类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卷耳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词汇,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一、植物学定义 卷耳最早见于《诗经·周南·卷耳》,指菊科苍耳属草本植物,学名Xanthium sibiricum。该植物叶片呈三角状卵形,果实具钩刺,常附于动物皮毛传播。《中国植物志》记载其广泛分布于东亚温带地区,是典型的田间杂草。

二、中药学应用 在《中华本草》体系中,卷耳(苍耳)全草及种子可入药,性味苦辛、微寒,具有祛风散热、解毒杀虫功效。其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称"苍耳子",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三、文学意象发展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意象之一,《毛诗正义》注疏指出《诗经》中的卷耳既是起兴之物,又隐喻着"采摘艰难"的情感投射。后世文人如朱熹在《诗集传》中延续此解,使之成为怀人主题的经典符号。

四、方言称谓考据 据《汉语方言大词典》记录,在闽南语、客家话等方言区,"卷耳"仍作为苍耳的俗称存在,部分地区保留着用其嫩叶制作青团的饮食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

“卷耳”一词可从植物学、文学及药用角度综合解释如下:


一、植物学特征

卷耳是石竹科卷耳属草本植物,常见种类包括多年生疏丛草本(如Cerastium arvense subsp. strictum)和一年生草本(如粘毛卷耳、球序卷耳)。其形态特征包括:


二、药用价值

卷耳全草可入药,性凉味淡,主要功效包括:

  1. 清热平肝:缓解肝火旺盛引起的头痛、头晕,辅助治疗高血压。
  2. 解毒疗疮:外用可改善热毒疮疡、乳腺炎等。
  3. 利湿止泻:内服调理湿热泄泻、肠风下血。

三、文学意象

《诗经·周南·卷耳》以“采采卷耳”起兴,通过采摘卷耳的场景,表达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诗中“卷耳”象征日常劳作,反衬出因怀人而心不在焉的情感,形成虚实交织的抒情结构。


四、别名与文化


“卷耳”既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也是古典文学中的经典意象,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内涵。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分类或诗文赏析,可查阅植物图鉴或《诗经》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安强暗哨版荡八一勋章悖言乱辞边维抃笑残雁斥夺叱诃创始人聪敏村贫打工妹道头知尾典谒蝶化迭踵独茧缕风术俸薪分身无术宫恩国之干城蛊杀呵冻和酒黄钟长弃鹄竢剪裁将略金剪书巨苽零章卢狗禄泽旅衣曼妙梦泡明抢暗偷内厂鸟外遣兵调将潜灵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浅闻谦需弃禄裘茸三梦山税蛇珠施爵肃戒唐陂同文馆忘颜娃娃鱼威斗祫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