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闰秋的意思、闰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闰秋的解释

指闰九月。 唐 白居易 《闰九月九日独饮》诗:“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闰秋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法含义的复合词,指农历中因设置闰月而出现的第二个秋季。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农历以朔望月为基准,每3年左右增设一个闰月以平衡回归年与阴历的差异。当闰月出现在秋季(农历七至九月)时,该年份便形成“闰秋”现象[来源1]。

从历法角度分析,闰秋的产生源于阴阳合历的调节机制。中国农历将全年分为24节气,当某个月份不包含中气(即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时,则置闰于该月之后[来源2]。例如2025年农历七月后的闰七月,便形成包含13个月的特殊年份,使秋季延长至四个月[来源3]。

在传统文化中,闰秋常被视为特殊时序。《中华民俗大辞典》记载,古代有“闰秋不嫁娶”的禁忌,部分地区保留着闰月制作“闰月糕”祈求平安的习俗[来源4]。现代气象观测显示,闰秋年份因季节延后,部分地区的初霜期可能较常年推迟约10-15天[来源5]。

网络扩展解释

“闰秋”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基本释义

指农历中出现闰月的九月,即一年中有两个九月,第二个称为“闰九月”。例如唐代白居易在《闰九月九日独饮》中写道:“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描述的就是闰九月的重阳节。

构成解析


  1. 指历法中为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差值而增加的月份或天数。公历每四年增加1天(2月29日),农历则通过19年7闰的规则增加闰月。


  2. 原指庄稼成熟收获的季节,后特指农历七月至九月的秋季。

历法背景

农历闰月规则根据太阳运行周期(约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与12个朔望月(约354天)的差值制定。当差值积累到约30天时,便插入一个闰月,具体闰哪个月份由节气决定。例如2025年将出现闰六月,而历史上闰九月较为罕见。

文化影响

闰月现象常被赋予特殊意义,如:

别人正在浏览...

摆舵北海术摽摇不方便残贼操奇计赢层朋乘法澄空笞罚齿礼持中崇薙雠覆床上施床电讨东崖放刁撒泼凤阙妇姑岗楼共居雚菌归趣汉贼不两立耗稻滉然货产将本求利畸孤京枣姱脩醪馔雷大使礼宪满脸生花靡他南阜年年岁岁扭亏为盈女王偶烛施明蓬转披头散发牵卑千随百顺清皎阙狄上下和合赏信罚必绳直申述受戒私事天爱佻身飞镞温顾乡绅香炭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