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持中的意思、持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持中的解释

持守中道。 南朝 梁 沉约 《述僧设会论》:“今之僧众,非唯持中者少,乃有腆恣甘腴、厨膳丰豪者。”亦用以指折中骑墙。 鲁迅 《集外集·我来说“持中”的真相》:“夫近乎‘持中’的态度大概有二:一者‘非彼即此’,二者‘可彼可此’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持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持守中道”,即遵循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或哲学理念。这一概念源于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强调平衡与适度,避免极端。

  2. 历史出处
    最早见于南朝梁沉约的《述僧设会论》,文中提到“持中者少”,批评当时僧众偏离中道、追求奢靡的现象。

  3. 现代语义扩展

    • 折中态度:鲁迅在《集外集》中提出两种“近乎持中”的表现:一是“非彼即此”的绝对化,二是“可彼可此”的骑墙式调和。
    • 中立立场:部分现代语境中引申为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但此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4. 相关概念辨析
    与“执中”(如《执中》注“不偏不倚”)含义相近,但“持中”更强调主动持守的行为,而“执中”侧重对原则的把握。

注意:该词在当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哲学讨论或文学作品中。需注意区分其古典含义(中道)与可能被误用的引申义(如单纯中立)。

网络扩展解释二

《持中》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是保持中立或坚守中庸之道。它由两个部首组成:手部部首「扌」和丨部首「丨」,共有4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平衡、谦逊以及遵循合理的准则。繁体字中,「持」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而「中」的写法相似但略有差异。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持」字的写法中「丷」部会写成「扌」部,且「中」字的上方连接部分用横与一竖交叉相连。这种写法在楷书中依然有所保留,但在现代书法中已经较少见到。 一些常见的例句中可以用到「持中」这个词,比如: 1. 在处理纷争时,我们应该持中立立场。 2. 他一直坚持持中的原则,不参与任何争论。 3. 作为一位领导者,他知道如何持中庸之道来平衡不同的观点。 与「持中」相关的其他词汇包括: 1. 近义词:中立、平衡、公正 2. 反义词:偏颇、偏激、极端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