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除草。语本《周礼·秋官·司寇》“薙氏”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掌杀草。故《春秋传》曰:‘如农夫之务去草,芟夷蕰崇之。’” 宋 岳珂 《桯史·二将失律》:“ 汝翼 之至也,舍于城南有方井之地,夷坦不宿草,军吏喜其免於崇薙也,而营之。”
“崇薙”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来源综合分析:
基本含义
根据、、等网页的解释,“崇薙”原指除草,源自《周礼·秋官·司寇》中“薙氏”的注释。郑玄引郑司农云:“掌杀草”,并引用《春秋传》的比喻:“如农夫之务去草,芟夷蕰崇之”,强调除草需彻底。宋代岳珂《桯史》中也有“免於崇薙”的用法,指军队营地因无杂草而便于驻扎。
可能的引申义
网页提到“崇薙”作为成语时,解释为“对待学问或技术极其尊重,追求卓越”,但此说法未见于其他权威来源,可能是对字面拆分后的误读(“崇”表尊重,“薙”表修剪)。建议谨慎使用这一引申义。
使用场景与示例
主要用于古籍或历史文献中描述除草行为,如:“夷坦不宿草,军吏喜其免於崇薙也”(宋·岳珂)。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可选用“芟夷”“除草务尽”等更通用的词汇。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注疏》等典籍,或通过查字典(来源1、4)获取详细注音及例句。
《崇薙》是一个汉字词,它的意思是指“严格整顿、淘汰不良现象”的意思。
它的拆分部首是“艹”和“山”,拥有11个笔画。
《崇薙》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斯干》:“崇则和矣,薙则不戾矣。”意为高大树木抱合在一起,蒿草就不会弯曲。由此,形成了“崇薙”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崇薙》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可能存在一些变体。但在现代标准汉字中,它的写法为“崇薙”。
以下是一个使用《崇薙》的例句:他们为了净化社会风气,决定实施崇薙行动。
一些与《崇薙》相关的组词有:崇拜、崇高、薙草。
与《崇薙》近义的词有:整顿、清除、改革。
与《崇薙》反义的词有:纵容、放任、保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