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息利的意思、息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息利的解释

利息。 唐 白居易 《息游惰策》:“当丰岁则贱糴,半价不足以充緡钱;遇凶年则息利倍称,不足以偿逋债。”《新唐书·食货志五》:“议者以两省、尚书省、御史臺总枢机,正百寮,而倍称息利,非驭官之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息利”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语义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素拆解和文献用例两个角度分析:

一、词素解析 “息”在古汉语中本义为呼吸,《说文解字》释为“喘也”,引申指生长、滋生,《广雅·释言》注“息,休也”,后衍生出利息之意;“利”甲骨文作“”,象以刀割禾之形,《说文》解为“铦也”,本义指锋利,引申为利益、好处。二字组合成词,词义聚焦于经济收益层面。

二、文献释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息利”为“利息”的同义替换词,特指通过资金借贷产生的经济收益。此释义在唐宋文献中多见实证,如《旧唐书·食货志》载“公私息利,宜从改革”,此处指官方调整借贷利率的政策。

三、现代应用 在当代经济术语中,“息利”多用于描述资本运作中本金产生的附加价值。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将“息利收入”定义为金融机构通过存贷利差获取的经营性收益。该用法在商业银行年度报告中保持高频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息利”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ī lì,主要含义如下:

1.基本含义

指利息,即借贷资金产生的收益或成本。例如:

2.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与借贷、经济相关的利息问题,尤其指高利贷(如“倍称息利”)。

3.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停止盈利”,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建议以“利息”为核心含义理解。

4.相关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经济术语或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新唐书》《白居易集》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爱恶安足播糈程若笞斗持重除丧辞世黨援遁迈凡首非毁坟坛伏脉改行从善冈坂弓鞬荷蒙阶级絜己解结锥仅只巨坊沮惴吭嗓两义漓漓拉拉六一先生莅职漫长没寿暖鞾偏见砯砯平中清聒栖跱饶美散兵桑蠖善觉沈钩升座尸变市脯石垠唐室檀英彤殿投死涒滩兔纤婉曼伟干煟煟维御无竟想度乡梓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