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崖的意思、东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崖的解释

(1).东海之滨。《汉书·息夫躬传》:“如使狂夫嘄謼於东崖, 匈奴 饮马於 渭水 。” 颜师古 注:“东崖谓东海之边也。” 晋 陶潜 《杂诗》之十:“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2).崖名。在佛教圣地 九华山 。原名 东峰 ,在 化成寺 东。相传 新罗国 僧 金乔觉 初至时即栖其下。 明 代哲学家 王守仁 于 正德 十五年第二次遁迹 九华 ,为瞒过锦衣卫特务盯梢,学 金地藏 苦修功夫,在 东崖 岩头晏坐终日,躲过了权宦 刘瑾 对他的政治迫害。后称此处为“东崖晏坐”,乃 九华 十景之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东崖”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个主要角度进行解析,不同语境下具有差异化的释义:

1. 地理概念:东海之滨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息夫躬传》,指代东海沿岸地区,常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描述东方边陲的地理方位。例如晋代陶渊明在《杂诗》中以“东崖”暗喻远离尘嚣的隐逸之地。

2. 佛教与历史地标:九华山景点
在佛教圣地九华山(位于今安徽省),“东崖”原名为东峰,因新罗高僧金乔觉(金地藏)曾在此修行而闻名。明代王守仁为躲避权宦刘瑾迫害,效仿金地藏在此岩头“晏坐终日”,后形成“东崖晏坐”的典故,成为九华山十景之一。

补充说明: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及“东崖”作为成语,比喻危急困境,但此用法在古籍及权威文献中未见明确记载,可能为现代引申或特定语境下的修辞手法,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语境判断其含义。

用户可通过查看和获取更多历史文献引用及九华山文化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东崖》是一个词,它的意思是东边的崖壁或悬崖。该词的拆分部首是“山”和“口”,共有10个笔画。《东崖》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仍然保持不变。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东崖》一词的基本意义保持一致。以下是一个例句:“我们在《东崖》上观赏日出的美景。”在组词方面,可以使用《东崖》与其他地理特征或景观相结合,如“东崖高峰”或“东崖海湾”。《东崖》的近义词可以是“东山”或“东岭”,而反义词可以是“西崖”或“南岸”。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