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如律的意思、如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如律的解释

按法律从事。《后汉书·光武帝纪下》:“癸亥,詔曰:‘敢灸灼奴婢,论如律。’”《宋史·曹玮传》:“ 瑋 下令曰:‘ 羌 自相犯,从其俗;犯边民者,论如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妇女·命妇以妒受杖》:“其恶甚矣,命罪之如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如律”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法律文书和官方语境中,其核心含义是:

严格依照法律条文或规定执行。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其详细意思:

  1. 词源与字义:

    • 如: 本义为“依照”、“遵从”。《说文解字》释“如”:“从随也。” 引申为按照、依照某种标准或规定行事。
    • 律: 本义指音律的准则,后引申为法律、法令、规则。《说文解字》释“律”:“均布也。” 段玉裁注:“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 指普遍适用的规范、法则,特指国家制定的成文法律。
    • 合义: “如律”即“依照法律”、“按照法令规定”。强调行为的依据是既定的、成文的律法条文,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
  2. 核心释义:

    • 严格遵循法律规定: 这是“如律”最核心的意思。它表示命令、判决或行为必须完全符合现行法律条文的要求,不得有任何偏离或折扣。
    • 公文用语: “如律”常作为古代官方文书(如诏书、判词、公文)中的固定用语或结束语的一部分出现,用以强调命令的法律效力和执行的强制性。最常见的组合是“如律令”,意为“(此事)依照法律命令(执行)”,带有立即生效、必须执行的意味。例如,在出土的秦代法律文书《睡虎地秦墓竹简》和汉代诏书中常见此类表述。
    • 法律效力: 当文件中出现“如律”或“如律令”时,表明该文件具有法律效力,相关人等必须依法遵守和执行。
  3. 用法与语境:

    • 命令执行: 常用于上级对下级的命令中,要求下级官吏或民众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理某事。例如:“其令……如律令。”(命令……依照法律执行。)
    • 判决依据: 在司法文书中,表示判决是严格依据法律条文作出的。
    • 强调合法性: 用于强调某种行为或规定是合法的,有法可依的。
    • 固定搭配: 最典型的用法是与“令”结合为“如律令”,成为一个具有特定法律含义的公文术语。

“如律”是一个具有浓厚法律色彩的古代汉语词汇,意为“依照法律(执行)”。它主要用于官方文书和法律语境中,强调行为、命令或判决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成文法律条文,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法律执行的严肃性和强制性的要求。其最经典的用法是与“令”结合为“如律令”,是古代公文表示命令生效并要求立即依法执行的标准格式用语。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如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按法律从事”,强调依照法律或规则处理事务。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法律依据
    指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或判决,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的司法表述。例如《后汉书》记载“敢灸灼奴婢,论如律”,《宋史》提到“犯边民者,论如律”,均体现以法律为准则的裁决方式。

  2. 词义结构

    • 如:动词,意为“依照”“如同”;
    • 律:名词,指“法律”“规则”。
      组合后表示“像法律一样遵循”或“依照法规行事”。

二、历史用例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扩展用法

在道教文献中,“如律”衍生出“如律令”的用法,常见于符咒末尾(如“急急如律令”),意为“像法律命令一样迅速执行”。此用法虽与法律相关,但更偏向宗教仪式中的祈使功能。

五、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如律”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研究,强调对规则的严格遵守,例如:“处理此类事件需如律而行,不可偏私。”

别人正在浏览...

阿謩璧帛仓琅惨呼侧不棱常宗驰步痴獃迟逾打门担羞點册匪妓佛幡附书故端鬼怪好官和凤覈见铧锹划线嘄呱假托吉罗米突郡县制酷旱楛僈塄堰恋酒贪花礼信茅搜马祟抹阶楄部篇籍皮开肉绽气臌七觉分青玉竿人隐揉捏辱骂三教舍本求末讨猎跳到黄河洗不清推摩屯阨五处士无底壑无父勿虑无邪向后相候铦鈎详平侠女下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