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抹掉已辞免的官阶。 清 方以智 《通雅·官制一》:“抹阶,辞免除授之故事也。学士院辞免除授赐詔,皆留其章。 叶石林 曰:‘今降批表,院中用纸连其章,后书省表具之字,必长作表字,傍一瞥(撇)通其章阶位上,谓之抹阶,若使不復用旧衔意。’”
“抹阶”是一个古代官制相关的术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指抹去已辞免的官阶,即官员在辞去或被免除职务后,相关文书中对其原有官阶标识进行特殊处理,以示不再沿用旧职衔。
制度来源
该术语出自清代方以智《通雅·官制一》,属于古代官员任免的文书处理流程。当官员辞官或免职时,朝廷需通过特定符号(如长撇)在文书上标注其原有官阶,表示此衔已失效。
具体形式
根据叶石林的记载,宋代学士院在处理辞官文书时,会在“表”字旁加一长撇,贯穿原有官阶的书写位置,称为“抹阶”。这种符号化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记录,又明确了官阶的废止。
该制度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中对职务变动的严谨记录方式,既避免混淆新旧职衔,又为后续人事管理提供依据。其操作细节也体现了古代文书制度的符号化特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记载,可参考《通雅·官制一》及宋代官制相关研究。
抹阶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抹平地面的台阶,使之与周围地面齐平。
抹阶的部首是扌(手),笔画数为7画。
抹阶是由抹和阶两个字组成的合成词。抹表示擦拭、刮去的意思,阶代表台阶、级数。抹阶在字义上指的是把台阶上的高处抹平,使之平整。
抹阶在繁体中的写法是抹階。
古时候抹阶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扌+階。
1. 工人们用水泥抹阶,让台阶更加平整。
2. 这个院子的抹阶磨损严重,需要修缮。
抹布、抹杀、抹煞、抹黑、抹灭
齐平、整齐、平整
高低、台阶
儤值笨窳不是寃家不聚头瞋怒重规袭矩踹知谠论點璧东格陵兰寒流都邑芳草天涯烦弱负驽前驱宫观攻陷官轻势微冠山戴粒贵贱无二固体地球物理学海不波溢寒慄浩旷户橉惑妄积尘结愲进据酒董攫肆矿朴枯槁疗贪砺砥临察论天马殿渺无人迹母牛扭亏增盈普陀山切责棨户鼽窒权敌人样子闪光灯蛇影杯弓诗舸受经霜篠司徒田则佻皮停産屯沴晚霜帷帐五字城系表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