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璧帛的意思、璧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璧帛的解释

璧玉与丝绢。谓珍贵的礼物。《史记·留侯世家》:“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晋 郭璞 《<山海经>序》:“ 穆王 西征见 西王母 ,执璧帛之好,献锦组之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璧帛"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璧"和"帛"两个单字组成,分别指代古代两种珍贵的礼仪用品。其核心含义可拆解分析如下:


一、单字释义

  1. 璧(bì)

    • 本义: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古代用于祭祀、朝聘或馈赠。《说文解字》释为"瑞玉,圜也"(《说文解字·玉部》)。
    • 象征意义:象征高贵、祥瑞,是礼制中最高等级的玉器之一,如《周礼》记载"以苍璧礼天"(《周礼·春官·大宗伯》)。
  2. 帛(bó)

    • 本义:丝织品的总称,特指未染色的白绢。《说文解字》注:"帛,缯也"(《说文解字·帛部》)。
    • 文化内涵:古代作为货币或贵重礼品,如《左传》"束帛加璧"(《左传·襄公十九年》),象征财富与尊崇。

二、复合词"璧帛"的深层含义

"璧帛"作为合成词,并非简单并列,而是泛指古代用于礼仪、赏赐或馈赠的贵重物品,体现以下特点:

  1. 礼仪性:常用于祭祀、聘问等庄重场合,如《礼记》载"束帛俪皮"(《礼记·郊特牲》),"璧帛"组合代表最高规格的献礼。
  2. 价值象征:玉与丝织品均为古代稀缺资源,组合后凸显礼物的珍稀性,如《汉书》载"赐璧帛百匹"(《汉书·王莽传》),彰显赏赐之隆。
  3. 文化隐喻:引申为极致珍贵之物,常见于文献形容尊崇礼遇,如"奉以璧帛之礼"(《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三、典籍用例与权威参考

  1. 《周礼·天官·大宰》:

    "以九贡致邦国之用……六曰币帛。"(注:币帛含玉帛,璧属玉类)

  2. 《仪礼·聘礼》:

    "宾裼,奉束帛加璧享。"(郑玄注:"玉帛,聘之重礼也")

  3. 《史记·孔子世家》:

    "卫灵公致粟六万,致璧帛之礼。"(体现馈赠之贵重)


四、现代词典释义


结论

"璧帛"是承载礼制文化的核心词汇,融合物质价值与精神象征,专指用于重大仪典的玉帛组合。其释义需结合古代礼制背景,强调其在政治、宗教及社会交往中的崇高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璧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ì bó,由“璧”和“帛”两字组成,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璧玉与丝绢,象征珍贵的礼物或贡品。古代常用于外交、祭祀等重要场合,体现礼仪与尊崇。

二、单字解析


  1. 古代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孔,象征高贵与祥瑞。如《周礼》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2. 丝织品的总称,如丝绸、布帛,代表财富与地位。甲骨文中“帛”由“白”与“巾”组成,本义即丝织品。

三、文献例证

四、延伸意义

“璧帛”不仅指具体物品,更承载文化内涵,常用于形容珍贵的心意或隆重的礼节。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史记》《山海经》等古籍,或查阅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释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拙千丑避凶不甚了了彩斿琛琲程门立雪谶瑞弛谬吃语诗刺纸鹾政大团圆登载抵斥鼎士对床夜语堆肥顿呼独卧凤台负尸觥责狗拿耗子皓齿蛾眉嚾呼化去活辣子嘉肥简取精瘦今下计行言听口事阔然来俊连蝉冠梁苑隋堤连浪练影柳浪流瀁醁酒倮葬緑李屡试不爽蹑屩请问三占从二山采世博会时辰台侍间蒜薹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甜淡调喉舌网罭违遶微意相濡以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