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法律從事。《後漢書·光武帝紀下》:“癸亥,詔曰:‘敢灸灼奴婢,論如律。’”《宋史·曹玮傳》:“ 瑋 下令曰:‘ 羌 自相犯,從其俗;犯邊民者,論如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婦女·命婦以妒受杖》:“其惡甚矣,命罪之如律。”
“如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按法律從事”,強調依照法律或規則處理事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法律依據
指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執行或判決,常見于古代文獻中的司法表述。例如《後漢書》記載“敢灸灼奴婢,論如律”,《宋史》提到“犯邊民者,論如律”,均體現以法律為準則的裁決方式。
詞義結構
在道教文獻中,“如律”衍生出“如律令”的用法,常見于符咒末尾(如“急急如律令”),意為“像法律命令一樣迅速執行”。此用法雖與法律相關,但更偏向宗教儀式中的祈使功能。
現代漢語中,“如律”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研究,強調對規則的嚴格遵守,例如:“處理此類事件需如律而行,不可偏私。”
《如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遵守法度、依照法規行事、守法合規。
《如律》由部首女字旁和部首彳組成,總共有八個筆畫。
《如律》一詞最早出自《尚書·大禹谟》:“如律令”。“如律令”意為依照法令執行政策。
《如律》的繁體字為「如律」。
在古代,漢字《如律》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基本字形保持一緻。
1. 作為一個公民,我們必須如律以守法。
2. 在公司内部,我們要如律遵守規章制度。
遵律、律己、不律、律師、律動
遵守、依法、奉法、守法
違法、不遵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