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如律的意思、如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如律的解釋

按法律從事。《後漢書·光武帝紀下》:“癸亥,詔曰:‘敢灸灼奴婢,論如律。’”《宋史·曹玮傳》:“ 瑋 下令曰:‘ 羌 自相犯,從其俗;犯邊民者,論如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婦女·命婦以妒受杖》:“其惡甚矣,命罪之如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如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法律文書和官方語境中,其核心含義是:

嚴格依照法律條文或規定執行。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其詳細意思:

  1. 詞源與字義:

    • 如: 本義為“依照”、“遵從”。《說文解字》釋“如”:“從隨也。” 引申為按照、依照某種标準或規定行事。
    • 律: 本義指音律的準則,後引申為法律、法令、規則。《說文解字》釋“律”:“均布也。” 段玉裁注:“律者,所以範天下之不一而歸于一,故曰均布也。” 指普遍適用的規範、法則,特指國家制定的成文法律。
    • 合義: “如律”即“依照法律”、“按照法令規定”。強調行為的依據是既定的、成文的律法條文,要求不折不扣地執行。
  2. 核心釋義:

    • 嚴格遵循法律規定: 這是“如律”最核心的意思。它表示命令、判決或行為必須完全符合現行法律條文的要求,不得有任何偏離或折扣。
    • 公文用語: “如律”常作為古代官方文書(如诏書、判詞、公文)中的固定用語或結束語的一部分出現,用以強調命令的法律效力和執行的強制性。最常見的組合是“如律令”,意為“(此事)依照法律命令(執行)”,帶有立即生效、必須執行的意味。例如,在出土的秦代法律文書《睡虎地秦墓竹簡》和漢代诏書中常見此類表述。
    • 法律效力: 當文件中出現“如律”或“如律令”時,表明該文件具有法律效力,相關人等必須依法遵守和執行。
  3. 用法與語境:

    • 命令執行: 常用于上級對下級的命令中,要求下級官吏或民衆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辦理某事。例如:“其令……如律令。”(命令……依照法律執行。)
    • 判決依據: 在司法文書中,表示判決是嚴格依據法律條文作出的。
    • 強調合法性: 用于強調某種行為或規定是合法的,有法可依的。
    • 固定搭配: 最典型的用法是與“令”結合為“如律令”,成為一個具有特定法律含義的公文術語。

“如律”是一個具有濃厚法律色彩的古代漢語詞彙,意為“依照法律(執行)”。它主要用于官方文書和法律語境中,強調行為、命令或判決必須嚴格遵循既定的成文法律條文,體現了古代社會對法律執行的嚴肅性和強制性的要求。其最經典的用法是與“令”結合為“如律令”,是古代公文表示命令生效并要求立即依法執行的标準格式用語。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如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按法律從事”,強調依照法律或規則處理事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法律依據
    指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執行或判決,常見于古代文獻中的司法表述。例如《後漢書》記載“敢灸灼奴婢,論如律”,《宋史》提到“犯邊民者,論如律”,均體現以法律為準則的裁決方式。

  2. 詞義結構

    • 如:動詞,意為“依照”“如同”;
    • 律:名詞,指“法律”“規則”。
      組合後表示“像法律一樣遵循”或“依照法規行事”。

二、曆史用例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擴展用法

在道教文獻中,“如律”衍生出“如律令”的用法,常見于符咒末尾(如“急急如律令”),意為“像法律命令一樣迅速執行”。此用法雖與法律相關,但更偏向宗教儀式中的祈使功能。

五、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如律”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研究,強調對規則的嚴格遵守,例如:“處理此類事件需如律而行,不可偏私。”

别人正在浏覽...

奧理本本分分闡揚傳鉢袋雛穉雌伏蕩激多年浮埃瓜疇芋區規蒦海匪壞廢還丹隳頽混編槚茶講揚鲒醬進門女婿九苞奴酒話記問紀載橛筆考閲冷夢露斯旅途迷怖宓汩年畫盤灘捧上天偏辨品裁鉛白樵蘇失爨啓閉塞绮麗绮羅筵勍寇情見于色容寬史諜士林摔跟頭順訪樹陰損薄條理吐輝危懼巫媪吳坂吳太伯閑樹細紡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