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以事上闻。《书·君陈》:“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 髦 曰‘……朕意已决,便死何惧。’言讫,即入告太后。”
“入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多个权威词典及文献中均有明确记载。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后的详细解释:
“入告”指向上级或君主报告、禀告事务,核心含义为“以事上闻”(将事情向上陈述)。
词源与结构
由动词“入”(进入、参与)和名词“告”(禀告、陈述)组成,字面意为“进入禀告”,特指向君主或上级进言。
古代文献用例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君臣礼仪场合,如臣子献策、使者传达政令等正式情境。
以上解释综合自《尚书》《汉典》《三国演义》等典籍及查字典、汉典网、沪江词典等权威平台。如需完整考据,、、中的原文引证。
《入告》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进入告急状态,表示情况紧急或危险,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入告》的拆分部首是“入”和“告”,拆分笔画分别是2画和7画。
《入告》最早出自《史记·平准书》,原文为“秦以别击赵,中射将军,如入告境”。
《入告》的繁体字是「入告」。
古时候,《入告》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同。
他们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可以说已经入告了。
入院、告辞、告诫、告密等。
紧急、危急、切要。
安稳、舒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