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曲演出的节目。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三:“戏码相当的硬,倒第三是 文若霞 的《奇双会》,压轴是 招弟 的《红鸾禧》,大轴是名角会串《大溪皇庄》。” 阿英 《津平日记选·一九四九年七月九日》:“在楼下酒柜,开会讨论 怀仁堂 戏码,并宴请 梅兰芳 、 周信芳 …… 袁世海 等。”
“戏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戏码”指戏曲演出的具体节目或剧目,通常用于传统戏曲领域。其注音为xì mǎ,源自旧时戏曲行业术语,表示预先安排的演出内容。例如老舍《四世同堂》中提到“戏码相当的硬”,即指节目安排精彩且有难度。
该词最初用于描述戏曲演出计划,如“压轴戏码”“大轴戏码”等说法,体现传统戏曲的节目编排规则。现代使用中,可泛指各类表演的节目单,例如:“今晚的戏码包括京剧《贵妃醉酒》和昆曲《牡丹亭》。”
在非戏曲语境中,“戏码”可比喻带有重复性、套路化的行为或事件,常含轻微贬义。例如:
传统戏曲如布袋戏、京剧等,常以武打、历史演义类戏码为主流,这类剧目因情节紧凑、表演精彩而广受欢迎。
“戏码”的核心含义是“演出节目”,既保留传统戏曲的专业性,也在现代语境中衍生出比喻义。使用时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其指向,如“安排戏码”侧重节目策划,“老套戏码”则强调模式化行为。
戏码指的是在戏剧、曲艺、杂技等演艺形式中的分割单位,用于划分节目或情节的大小和整个剧目的结构。它是戏曲表演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剧。
戏码这个词由“氵”、“仌”、“丿”和“一”组成。其中,“氵”表示“水”部,意味着与水有关;“仌”表示“人”部,代表着人的形象;“丿”和“一”则是指示性的偏旁,用于区分字义。
根据笔画顺序,戏码这个词可以拆分为5个笔画。
戏码这个词的来源较为复杂。它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戏剧中,主要指的是戏曲中的台词和动作。后来逐渐扩展为整个戏剧结构的划分单位。相传在古代,剧团在排演和表演节目时,会将各个节目用不同的记号标注,以便演员能够准确表演和配合。这些标记成为戏码,也被称为“记忆法活”。
在繁体中,戏码的写法为「戲碼」。
在古代,戏码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首先,其中的“氵”部分与现代的“水”部有所区别,形状更加简化;其次,整个字的结构更加简洁,没有现代字的独特造型和曲线。
1. 这部戏的戏码划分得很精确,每个场景过渡得非常流畅。
2. 我们需要记住每个角色的戏码,才能更好地演出。
组词:戏剧、戏曲、戏园、码表、演码。
近义词:剧情、台词、场景。
反义词:非戏、无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