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楚 人 卞和 (又称 和氏 )得玉璞于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 和 武王 。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 楚文王 ,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夫见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 和氏 而后识焉。”
(2).指怀才不遇之人。 唐 刘得仁 《送友人下第归省》诗:“莫将 和氏 泪,滴著 老莱 衣。”
(3).借指美玉。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汉 扬雄 《甘泉赋》:“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瓏。”参见“ 和氏璧 ”。
即 和氏 。《吕氏春秋·异宝》:“以 龢氏 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汉书·叙传上》:“宾又不闻 龢氏 之璧韞於 荆 石, 随侯 之珠藏於蜯蛤虖?”参见“ 和氏 ”。
“和氏”一词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需结合历史典故与姓氏文化综合理解:
卞和献玉的象征
源自《韩非子·和氏》,楚人卞和发现玉璞却两次被误认为欺君,失去双足。直至楚文王时期剖璞得玉,命名为“和氏璧”。此典故赋予“和氏”三重引申义:
文化寓意
和氏璧被视为“天下所共传之宝”(《史记》),常象征和平、团结与尊贵。
起源分支
历史名人
“氏”在先秦为贵族分支称号,后与“姓”融合。因此,“和氏”既可指具体人物或家族,亦可引申为文化符号。
如需进一步了解姓氏源流或典故细节,可查阅《韩非子》《通志·氏族略》等文献。
《和氏》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与和氏璧相关的事物,也可以指代和氏璧。
《和氏》这个词的首部是“禾”,部首意为禾本植物。其次是“氏”,部首意为氏族。
《和氏》的拼音为hé shì,具有3个笔画。
《和氏》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和氏璧是中国古代一块有着传奇故事的玉璧。繁体字“和氏”保留了这个词的原始意义,并没有改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变化。而《和氏》这个词也有不同的写法。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汉字「和」在早期的写法中,它的形状更近似于“吁”加上一个“另”字的旁边。而“另”字则由12笔组成,与现代的字形有所差异。
1. 他收藏了一件和氏璧的仿制品。
2. 这本书详细讲述了和氏璧的历史背景。
组词:和氏璧、和氏璧玉、和氏璧文化
近义词:和氏璧
反义词:无对应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