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和氏的意思、和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和氏的解释

(1). 楚 人 卞和 (又称 和氏 )得玉璞于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 和 武王 。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 楚文王 ,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夫见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 和氏 而后识焉。”

(2).指怀才不遇之人。 唐 刘得仁 《送友人下第归省》诗:“莫将 和氏 泪,滴著 老莱 衣。”

(3).借指美玉。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汉 扬雄 《甘泉赋》:“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瓏。”参见“ 和氏璧 ”。


即 和氏 。《吕氏春秋·异宝》:“以 龢氏 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汉书·叙传上》:“宾又不闻 龢氏 之璧韞於 荆 石, 随侯 之珠藏於蜯蛤虖?”参见“ 和氏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和氏"是汉语中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主要包含三层释义:

  1. 历史人物特指 指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汉语大词典》记载其因献玉璞于楚王而闻名。《中国历史人物辞典》详述其三次献玉经历,最终剖璞得"和氏璧",该典故成为忠贞精神的象征。

  2. 器物代称 引申为"和氏璧"的简称,《辞海》解释其为古代著名玉器,后演变为传国玉玺的代称。据《战国策》记载,该玉璧曾被用作十五城交换的抵押品,衍生出"价值连城"成语。

  3. 文化符号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常作为珍贵事物的隐喻,《中华典故大全》收录了超过20部古籍引用该典故的实例,如李斯《谏逐客书》用"和氏之璧"比喻稀世珍宝。

该词汇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被标注为"历史专名",其使用多出现于成语"和璧隋珠"及历史文献研究中。语言学家王力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指出,该词组的构词法属于"定语后置型专名",是汉语名词结构特殊性的典型范例。

网络扩展解释

“和氏”一词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需结合历史典故与姓氏文化综合理解:


一、典故中的“和氏”

  1. 卞和献玉的象征
    源自《韩非子·和氏》,楚人卞和发现玉璞却两次被误认为欺君,失去双足。直至楚文王时期剖璞得玉,命名为“和氏璧”。此典故赋予“和氏”三重引申义:

    • 识才之士:比喻能辨识珍贵人才的人(如晋代葛洪以“待和氏而后识”形容伯乐)。
    • 怀才不遇之人:代指像卞和一样未被理解的人才。
    • 美玉的代称:直接借指稀世珍宝,如成语“和氏之璧”。
  2. 文化寓意
    和氏璧被视为“天下所共传之宝”(《史记》),常象征和平、团结与尊贵。


二、姓氏中的“和氏”

  1. 起源分支

    • 官职命名:尧帝时期掌管天时的“羲和”官职,后代以“和”为姓。
    • 卞和后人:春秋楚国的玉工卞和后裔,以先祖名为姓。
    • 少数民族改姓:北魏鲜卑族“素和氏”汉化改姓“和”。
  2. 历史名人

    • 西晋名臣和峤以清廉著称。
    • 近代武术家和兆元创立和式太极拳。

三、字词结构解析

“氏”在先秦为贵族分支称号,后与“姓”融合。因此,“和氏”既可指具体人物或家族,亦可引申为文化符号。

如需进一步了解姓氏源流或典故细节,可查阅《韩非子》《通志·氏族略》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地文板官半衰期被筩拨火棒不价成纪冲紧淳博戳锅漏慈灯脆怯村坞达飏雕弓顶天立地顿头伏窜涪翁割包剪柳乖反归墟裹缠骇唬含叹皇干昒霍家祭骄能鸡鸣狗盗具伏駏驴孔尚任窥逼刳脂剔膏累坠邻睦没些巴鼻牡丹花好﹐终须緑叶扶持南汉排版跫响空谷穷墉杞宋无征弃业鹊岩热炒镕钧睿泽乳香赏酌审谛十亲九故天气梯队同居蜕演翁鞋相错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