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词牌名。以神话传说 刘晨 、 阮肇 遇仙而复归事得名。双调,九句,四十七字,平韵。又名《碧桃源》、《醉桃源》、《宴桃源》、《濯缨曲》。见《词谱》卷六。
(2).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其一字数与词牌同,但多仅用前半阕或后半阕,用作引子;其一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阮郎归”是宋词中重要的词牌名,其含义与用法具有双重文化意蕴:
刘阮遇仙传说
词牌名源自东汉永平年间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的传说。两人迷路后受仙女款留半年,归乡时发现人间已过十世(或七代),子孙更迭数代。这一奇幻故事成为文人寄托“时光流逝”“仙境难再”的经典意象。
别名与演变
初名《阮郎迷》(唐教坊曲),后称《阮郎归》,别名包括《醉桃源》《碧桃春》《濯缨曲》等。李煜词《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被定为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平韵为主。
隐逸情怀的象征
部分文献(如查字典)将其与魏晋名士阮籍归隐关联,比喻才子因不满现实而隐遁山林。但此说较少见于主流词学考据,更权威的文献均指向刘阮传说。
**情感主题的载体
该词牌多用于描写离别相思或人生怅惘,如:
以李煜正体为例:
例词节选(司马光):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
朱颜留驻不需丹,白云长自还。
——《阮郎归》上阕(咏遇仙本意)
此词牌通过“仙境—人间”的时间错位,成为中国文学中“时空意识”的典型符号,后世常借此表达对人生短暂、世事变幻的哲思。其别名如《醉桃源》更深化了避世理想的审美意趣。
《阮郎归》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男子离别多年后归来。下面将对《阮郎归》进行拆分、来源、繁体、古时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进行介绍。
《阮郎归》由“阝”、“阝”、“彡”、“归”四个部首组成,共有9个笔画。
《阮郎归》一词来源于民间故事《阮郎归故里》,故事中的“阮郎”是一个离家多年的男子,最终回到故乡的故事。因此,后来人们用“阮郎归”来形容男子离别多年后的归来。
《阮郎归》在繁体中的写法为「阮郞歸」。
古时候写作「阮郞依」,其中“依”是当时对“归”的简化字。
他离开家乡已经五年了,终于在昨天的傍晚,阮郎归了。
阮横归、阮楼归、郎依归。
返乡、回家、归来。
离去、离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