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爵名。 金 置。 元 因之。 明 清 时亦称知府为郡伯。《金史·百官志一》:“正从一品曰郡王,曰国公;正从二品曰郡公;正从三品曰郡侯;正从四品曰郡伯。” 清 方文 《元日星渚》诗之二:“春江欲去仍回首,郡伯相畱且授餐。”
“郡伯”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朝代有所演变,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定义与起源
郡伯最初是金朝设立的爵位名称,属于正从四品,后为元朝沿用。这一爵位等级在《金史·百官志》中有明确记载,与郡王(一品)、郡公(二品)、郡侯(三品)等共同构成爵位体系。
明清时期的别称
明清时期,“郡伯”被用作知府的代称,属于地方行政长官的尊称。例如清代诗人方文在《元日星渚》中写道:“郡伯相畱且授餐”,此处即指知府。
历史文献中的例证
“郡伯”一词兼具爵位与官职的双重含义,其核心指代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分析。如需更详细文献原文或不同朝代的制度对比,可参考《金史》及明清地方志等史料。
《郡伯》这个词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官员。郡指的是辖区,伯是官职的名称,通常指的是地方行政官员的最高级别。
《郡伯》这个词的部首是阝(邑字底),拆分成部首和笔画如下:
部首:阝
笔画:7画
《郡伯》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域被划分为郡,而郡伯则是负责管理和统治郡的官员。
繁体字"郡伯"的写法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依然保持着"郡伯"的形式。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郡伯"的写法与现代依然相似,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个郡伯在治理他的辖区时,非常得力。
- 郡尉:指的是古代中国郡治的警察官员。
- 伯父:指的是父亲的兄弟。
- 伯仲之间:形容两者之间相差无几。
- 郡守:在古代中国,负责管理和统治地方行政区域(郡)的最高官员。
- 郡丞: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官员,担任副郡级职务,辅助郡守。
- 乡长:中国农村地区的行政领导者,负责管理乡级行政区域。
- 镇长:中国城市市郊地区的行政领导者,负责管理镇级行政区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