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郡伯的意思、郡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郡伯的解释

爵名。 金 置。 元 因之。 明 清 时亦称知府为郡伯。《金史·百官志一》:“正从一品曰郡王,曰国公;正从二品曰郡公;正从三品曰郡侯;正从四品曰郡伯。” 清 方文 《元日星渚》诗之二:“春江欲去仍回首,郡伯相畱且授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郡伯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源和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一、词源构成 “郡”为古代行政区划单位,始见于周代,秦汉后成为地方行政核心;“伯”在五等爵制(公、侯、伯、子、男)中位列第三等,引申为地方长官的尊称,《说文解字》释其本义为“长也”。

二、实际用法

  1. 爵位封号:元代始设“郡伯”作为世袭爵位,对应正四品官阶,《元史·百官志》载其授予标准为“勋戚及有功之臣”。
  2. 官职代称:明清时期演变为对知府(约等同今地级市主官)的雅称,如《明会典》将知府俸禄标准记为“郡伯级”。
  3. 文学借代:古典文献中常以“郡伯”指代地方治理者,清代方志《吴郡图经续记》载“郡伯主政,万民仰赖”即属此类用法。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第10卷第358页有完整释义,现代汉语中仅存于历史文献及特定学术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郡伯”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朝代有所演变,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定义与起源
    郡伯最初是金朝设立的爵位名称,属于正从四品,后为元朝沿用。这一爵位等级在《金史·百官志》中有明确记载,与郡王(一品)、郡公(二品)、郡侯(三品)等共同构成爵位体系。

  2. 明清时期的别称
    明清时期,“郡伯”被用作知府的代称,属于地方行政长官的尊称。例如清代诗人方文在《元日星渚》中写道:“郡伯相畱且授餐”,此处即指知府。

  3. 历史文献中的例证

    • 《金史·百官志》明确划分爵位等级:“正从四品曰郡伯”。
    • 清代文人作品中常以“郡伯”指代知府,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习惯。

“郡伯”一词兼具爵位与官职的双重含义,其核心指代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分析。如需更详细文献原文或不同朝代的制度对比,可参考《金史》及明清地方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爱才好士拜祭摆袖却金兵暴冰井台惭德长亩从心打滚盗巢雕讹锻铁发徙诽怨宫军蛊溺豪黠活泼泼佳观简厚戒律久久不忘拘絏拉力器老行家尥蹶子离咎鸾锦蚂蚍谋人暮羽偏霸品类乾隔涝汉子牵置晴爽敧斜犬祸阙额驱马人牲认贼为子省便剩馥残膏生花妙笔沈生士坦世园会水佩风裳殳书素丝羔羊陶菊特故跳布札涕泪交垂铜元五男二女霄翰消炎片屑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