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露鸿的意思、露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露鸿的解释

即露鹄。 宋 利登 《齐天乐》词:“听四壁松声,欲短还细。似近如遥,露鸿声乱 楚 天外。”参见“ 露鵠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露鸿"一词属于较为罕见的文学化表达,其核心含义指向暴露在野外或露水中的鸿雁,常用于古典诗文中营造孤寂、漂泊或高洁的意境。以下从汉语词典及文献角度详释其义:


一、字义溯源与基本释义

  1. “露”

    • 本义指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的水珠(《说文解字》:露,润泽也)。

    • 引申为“暴露于野外、无遮蔽”的状态(如《荀子·富国》:“田畴秽,都邑露”)。

  2. “鸿”

    • 特指鸿雁(《说文解字》:鸿,鸿鹄也),象征信守、远征或孤高意象(如《诗经·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合义:“露鸿”即置身于露天野外的鸿雁,强调其远离庇护、直面自然的生存状态。


二、文学意象与文化象征

  1. 漂泊羁旅之悲

    鸿雁迁徙的特性常喻游子离愁。如明代张煌言《舟行望野烧》中“露鸿声急欲霜天”,以寒露中的鸿声烘托羁旅孤寂。

  2. 高洁不染之志

    鸿雁栖宿野泽,不染尘俗,象征士人清节。如《吴越春秋》载越王“仰观天文,集于苍生,似如鸿燕之野”,暗喻坚守本心。

  3. 时序更替之兆

    露水与鸿雁均为秋季典型意象(如“白露为霜”“鸿雁来宾”),共构萧瑟意境,见《礼记·月令》对物候的记载。


三、现代使用与考据

现代汉语中“露鸿”极少单独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未单列词条,但可从构词法及文献用例推证其义。其意涵始终围绕自然场景中的鸿雁,承载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天人感应”思想。


参考文献

  1. 张煌言《舟行望野烧》,收录于《张苍水集》,中华书局,1959年。
  2.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周生春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3. 《礼记·月令》,王文锦译解本,中华书局,2001年。
  4.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2013年。
  5. 《诗经·小雅·鸿雁》,程俊英译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网络扩展解释

“露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解释主要如下:

一、基本词义

“露鸿”读音为lù hóng,意为“露鹄”(大雁)。其中“露”指霜露时节,“鸿”即大雁,特指秋季天降霜露时肥美的大雁。


二、出处与用法

  1. 文学引用
    宋代词人利登在《齐天乐》中写道:“似近如遥,露鸿声乱楚天外”,通过描绘秋日大雁的鸣叫,渲染出空旷寂寥的意境。
  2. 历史典籍
    《汉语大词典》提到“露鹄”即大雁,因霜露时节大雁活动频繁且肥美,故得此名。

三、扩展知识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背景或具体用法,可参考(沪江词典)和(网络释义)的详细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爱恶保禳播获惭怒程试臣庶赤精传锡错边鼎铉动辄得咎儿女花耳言方所飞轩分岐干馏工作故法汉家红黑帽兼该疾损九觔黄忌制孔嘉力民岭海历算流水桃花流庽籙图忙火靡獘木樨花沐雨经霜辟陋旗档耆俊磬出清奇青杳勤役桑榆暖勝仗时豫税政丝牦所伤天涯咫尺头营颓唆罔殆王躬委咽温度计无量劫闲不容瞚详僵宵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