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降恕的意思、降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降恕的解释

减罪宽恕。《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自春迄冬,不蒙降恕,遐邇观听,为之叹息。”《北史·游肇传》:“为廷尉时, 宣武 尝敕 肇 有所降恕,执而不从,曰:‘陛下自能恕之,岂可令臣曲笔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降恕"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降"(减免、降低)与"恕"(宽宥、原谅),合指对过错或罪责予以减轻程度的宽恕处理。该词多见于古代法制或伦理语境,强调在特定条件下降低惩罚的严厉性,体现宽仁精神。以下从释义、用法及文化背景展开分析:


一、释义解析

  1. "降"的语义

    指从较高等级或程度向下调整,如"降级""降罪",引申为减免刑罚。古典文献中常见"降等""降宥"等表述,如《唐律疏议》规定贵族犯罪可"降等减刑"。

  2. "恕"的语义

    儒家核心伦理概念,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主张以同理心宽容他人过失。《说文解字》释为"仁也",强调宽厚待人的道德原则。

  3. "降恕"的合成义

    结合二者,指基于情有可原的因素(如身份、动机、后果等),对本应严惩的行为降低惩处力度。例如清代判例中,对自首者或过失犯罪常"降恕其刑",区别于完全赦免。


二、典籍用例与历史背景


三、现代适用性辨析

该词虽罕用于当代口语,但其理念仍存续于法律实践:


参考资料

  1. 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
  2. 朱熹《朱子语类》,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
  3. 许慎《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4.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

网络扩展解释

“降恕”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1. 基本含义
    “降恕”由“降”(jiàng,意为降低)和“恕”(宽容)组成,表示以宽容、谦态度对待他人的过错。这一含义强调个人修养中的包容性,例如在处理争执或教育场景中提倡宽厚待人。

  2. 法律/历史语境
    在古籍中,“降恕”多指“减罪宽恕”,即对罪行或错误从轻发落。例如《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记载“不蒙降恕”,以及《北史·游肇传》中提到的司法争议,均体现了这一用法。

  3. 发音与结构

    • 发音为jiàng shù(注意“降”在此处不读xiáng)。
    • 近义词包括宽宥、体谅,反义词如严惩、苛责。
  4. 使用场景
    日常语境中用于劝导宽容(如家庭、教育),而历史文献中则多与司法判决相关。

  5. 延伸思考
    该词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恕道”思想,与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相通,强调换位思考的处世哲学。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后汉书》《北史》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梓拔简蚌镰浡起补廕承宾城关弛政充分畴代出头面赐玦大计道亡捣虚批吭德举彫侈地坼天崩东都门堆栈指示器服飨官板果丞寒衲酣嬉鸿细黄庭坚火伍践蹅坚介诫勗金钱松酒会狙诈渴盼列仙恡涩吏气甿户门屏抹泪揉眵泥融觉怒目横眉片纸只字清逸侵没三星户山妇黍离之悲思政俗念素行跆拳道忝辱通结童趣王星无绪限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