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詞牌名。以神話傳說 劉晨 、 阮肇 遇仙而複歸事得名。雙調,九句,四十七字,平韻。又名《碧桃源》、《醉桃源》、《宴桃源》、《濯纓曲》。見《詞譜》卷六。
(2).曲牌名。有二,均屬南曲南呂宮。其一字數與詞牌同,但多僅用前半阕或後半阕,用作引子;其一字數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阮郎歸”是宋詞中重要的詞牌名,其含義與用法具有雙重文化意蘊:
劉阮遇仙傳說
詞牌名源自東漢永平年間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藥遇仙的傳說。兩人迷路後受仙女款留半年,歸鄉時發現人間已過十世(或七代),子孫更疊數代。這一奇幻故事成為文人寄托“時光流逝”“仙境難再”的經典意象。
别名與演變
初名《阮郎迷》(唐教坊曲),後稱《阮郎歸》,别名包括《醉桃源》《碧桃春》《濯纓曲》等。李煜詞《阮郎歸·呈鄭王十二弟》被定為正體,雙調四十七字,平韻為主。
隱逸情懷的象征
部分文獻(如查字典)将其與魏晉名士阮籍歸隱關聯,比喻才子因不滿現實而隱遁山林。但此說較少見于主流詞學考據,更權威的文獻均指向劉阮傳說。
**情感主題的載體
該詞牌多用于描寫離别相思或人生怅惘,如:
以李煜正體為例:
例詞節選(司馬光):
漁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閑。
朱顔留駐不需丹,白雲長自還。
——《阮郎歸》上阕(詠遇仙本意)
此詞牌通過“仙境—人間”的時間錯位,成為中國文學中“時空意識”的典型符號,後世常借此表達對人生短暫、世事變幻的哲思。其别名如《醉桃源》更深化了避世理想的審美意趣。
《阮郎歸》是一個成語,用于形容男子離别多年後歸來。下面将對《阮郎歸》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進行介紹。
《阮郎歸》由“阝”、“阝”、“彡”、“歸”四個部首組成,共有9個筆畫。
《阮郎歸》一詞來源于民間故事《阮郎歸故裡》,故事中的“阮郎”是一個離家多年的男子,最終回到故鄉的故事。因此,後來人們用“阮郎歸”來形容男子離别多年後的歸來。
《阮郎歸》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阮郞歸」。
古時候寫作「阮郞依」,其中“依”是當時對“歸”的簡化字。
他離開家鄉已經五年了,終于在昨天的傍晚,阮郎歸了。
阮橫歸、阮樓歸、郎依歸。
返鄉、回家、歸來。
離去、離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