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顽鑛 ”。坚硬的矿石。 宋 苏轼 《石炭》诗:“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鑛何劳锻。”亦泛指顽石。 明 高启 《太湖石》诗:“不如顽矿世所弃,满山长作牛羊眠。” 清 唐孙华 《石鼓歌》:“文词幸得附顽矿,不随 秦 燄腾鬱攸。”
“顽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顽矿”指坚硬的矿石,常用来形容难以冶炼或加工的原矿。该词在古汉语中多作“顽鑛”(“鑛”为“矿”的异体字),强调矿石质地坚硬、不易处理的特点。
苏轼《石炭》
“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鑛何劳锻。”
此句以“顽矿”指代北山铁矿,说明其开采难度大。
高启《太湖石》
“不如顽矿世所弃,满山长作牛羊眠。”
通过对比太湖石的观赏价值,反衬“顽矿”因坚硬无用而被弃置。
唐孙华《石鼓歌》
“文词幸得附顽矿,不随秦燄腾郁攸。”
以“顽矿”比喻石鼓的坚固,强调其历经战火仍存。
“顽矿”在文学中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例如:
“顽矿”既是一个具体的地质学词汇,也承载了文学中的隐喻功能。
《顽矿》是一个汉字词组,其中的「顽」指的是人或者物体固执、坚硬不变的特性,「矿」指的是矿石。因此,「顽矿」的意思是形容性质固执且坚硬的矿石。
「顽」这个字的部首是「页」,总共有 11 个笔画。而 「矿」 这个字的部首是「石」,总共有 9 个笔画。
「顽矿」是由两个独立的汉字组成的词语,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独立含义。繁体字中的「顽」与简体字保持一致,而「矿」在繁体字中通常写作「礦」。
在古代写作规范尚未统一的时候,「顽矿」也有其他不同的写法。例如,有些文献中将「顽」写作「頑」,而将「矿」写作「鉱」。
1. 这座山上有着顽矿,非常难以开采。
2. 他的性格像块顽矿,无法被轻易改变。
3. 这块顽矿能被加工成一块漂亮的首饰。
组词:顽矿矿物、顽矿石、顽矿层、顽矿块。
近义词:顽固、顽强、坚硬。
反义词:柔软、温和、易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