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日长至的意思、日长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日长至的解释

指夏至。《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孔颖达 疏:“长至者,谓此月之时日长之至极,大史漏刻,夏至昼漏六十五刻,夜漏三十五刻,是日长至也。”《吕氏春秋·仲夏》:“是月也,日长至。” 高诱 注:“夏至之日,昼漏水上刻六十五,夜漏水上刻三十五,故曰长至。” 陈奇猷 校释:“《仲冬》谓冬至为‘日短至’,明此夏至当可称‘日长至’也……‘日长至’亦称‘日至’。”《旧唐书·代宗纪》:“甲子,日长至,上御 含元殿 ,下制大赦天下,改 永泰 二年为 大历 元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日长至”是汉语中描述天文现象的专有名词,特指一年中白昼时间达到最长值的节气,即“夏至”。以下从多角度解析其内涵:

一、词义解析 “日长至”由“日”(太阳)、“长”(延长)、“至”(极点)构成,字面意为“太阳运行至白昼最长的极点”。该词属于古代天文历法术语,现代汉语中多作为“夏至”的同义词使用。

二、历史源流 最早见于《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表明周代已形成完整的天文观测体系。汉代《淮南子·天文训》进一步记载:“日夏至则斗南中绳,阳气极,阴气萌”,揭示古人通过星象观测验证这一现象。

三、科学解释 现代天文学定义为:太阳直射点抵达北回归线(北纬23°26')的瞬间,北半球获得全年最长日照时间。以2025年为例,精确时刻为6月21日22时34分(北京时间)。

四、文化影响

  1. 农事标志:古代农谚“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反映此节气与田间管理的关联
  2. 民俗活动:清代《燕京岁时记》载“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记录饮食习俗传承。

五、现代应用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日长至”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词义 指夏至节气,即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日子。源自《礼记·月令》对仲夏之月的记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古人通过漏刻计时发现,夏至日昼长可达65刻(约15小时),夜长仅35刻(约9小时)()。

2. 天文与历法背景 • 名称构成:“日”指太阳运行,“长至”表示白昼长度达到年度顶点()。 • 与冬至对应:冬至被称为“日短至”,两者形成阴阳消长的对照()。

3. 历史文献佐证 《吕氏春秋·仲夏》和《旧唐书·代宗纪》均沿用此说法,如唐代大赦诏书特意选在“日长至”发布,突显其特殊历法地位()。

注意:虽有部分文献将“长至”解为冬至,但结合《礼记》等核心典籍,主流解释仍以夏至为准。该术语反映了古代通过观测日影变化制定历法的智慧。

别人正在浏览...

暗门襟百炼铅竝世跛曳骖左巢窟虫蝎词名赐墓摧伤儋耳翁得知吊死问疾发号施令方扬菲林風馳雲走分好甫尔高傲孤松宏窈回马家衖脚影杰伟具结均分开募类总敛脯烈操陵柏罗掘一空密博冥诞冥王迷诱平襍前度弃之如敝屣塞下曲商均煽孽唼食食忌淑妃庶司酸寒算沙抟空粟错梭过痰核套筒天堂地狱哇喇哇喇无与祥禽谺若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