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陋仪的意思、陋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陋仪的解释

犹陋规。 明 张居正 《圣孝纪》:“而当时议者,率牵章缝之謏见,执叔季之陋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陋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面拆解和实际用法两方面来理解:

  1. 字面拆解与核心含义:

    • 陋 (lòu): 本义指狭小、简陋、粗劣、不精致。引申为见识浅薄、粗鄙、不好看、不文明等。在“陋仪”中,主要取其“粗鄙、不雅、简陋”之意。
    • 仪 (yí): 本义指人的容貌举止、礼节、仪式、规范、法度等。在“陋仪”中,主要指“礼节、仪式、礼物”。
    • 合义: “陋仪”的核心含义是指粗陋、微薄或不甚雅观的礼物或礼节。它通常用作送礼时的谦辞,表示自己所送的礼物或所行的礼节不够体面、不够丰厚,带有自谦、客套的意味。
  2. 实际用法与语境:

    • 谦辞: 这是“陋仪”最常见的用法。当人们赠送礼物时,尤其是在比较正式或需要表达敬意的场合(如给长辈、上级、尊敬的人送礼),会谦称自己的礼物为“陋仪”或“菲仪”(菲薄之仪),以表示谦虚和恭敬,并非真的认为礼物粗陋不堪。例如:“略备陋仪,不成敬意,还请笑纳。”
    • 形容礼节/仪式: 有时也用于形容某种礼节或仪式本身比较简单、不够隆重或不够正式。例如:“乡间婚嫁,多行陋仪。” 但这种用法相对较少见。
    • 贬义(较少用): 在特定语境下,也可能带有贬义,指确实粗俗、不合礼节的仪式或行为。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且通常需要上下文明确。

“陋仪”一词,主要指微薄、粗陋的礼物,常用作送礼时的自谦之词,表示礼物虽轻但心意真诚。其核心在于表达一种谦逊的态度。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 这部大型权威汉语工具书对“陋仪”有明确收录和解释,通常释义为“谦称自己赠送的礼物”。这是最核心的学术依据。来源:《汉语大词典》 (请注意,访问大型在线词典可能需要订阅或特定权限,但该词典是公认的权威来源)。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规范现代汉语词汇使用的权威工具书。虽然“陋仪”在现代口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作为书面语和特定谦辞,权威词典会予以收录并解释其谦辞用法。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官网)。
  3. 古代文献用例: 在明清小说、笔记、尺牍(书信)中常可见到“陋仪”用作送礼谦辞的例子。例如:
    • 《醒世姻缘传》等明清小说中常有“特备陋仪,奉申赆敬”之类的表述。
    • 清代官员或文人书信中,在提及附赠礼物时,也常用“附呈陋仪”等说法。这些实际用例印证了其作为谦辞的普遍性。来源:相关古籍文献(如《醒世姻缘传》、清代文人书信集等)。
  4. 语言学/词汇学研究: 研究汉语谦敬语、礼俗词汇的学术著作或论文,会对“陋仪”这类谦辞的构成、语义演变、语用功能进行深入分析。来源:相关语言学学术期刊或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

“陋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陋仪(拼音:lòu yí,注音:ㄌㄡˋ ㄧˊ)指“陋规”,即不合理的旧习或陈规,多用于描述不合时宜的礼仪或制度。

二、引证与用法

  1. 古代文献引用
    明代张居正在《圣孝纪》中提到:“而当时议者,率牵章缝之謏见,执叔季之陋仪。”,意指时人拘泥于浅薄见解,固守不合时宜的旧规。

  2. 诗文例证
    明代程敏政《送刘振之还常熟》中写道:“文章思董贾,才术陋仪秦。”,此处“陋仪”暗含对陈旧礼仪的批判。

三、综合释义

四、扩展说明

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及诗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研究历史、文化或古典文学时可能涉及。其近义词包括“陋习”“陈规”等,反义词可对应“新风”“良制”。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圣孝纪》原文或相关明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粱粟保驾矲雉迸直茶话会差量馋相朝章饬戒捶钩藂茂翠駮黨伐电钮断球讽讪風聲賤人拂缀刮刮咂咂刮目相看过辟黑白片黑麦笏带户丁葫芦提嚼征佳品解兵释甲饥溃孔约蝰蛇苦恼子拦羊凌殄历始梅驿门楣妙着拿周盘面潜发鞘段樵薪亲邻弱女三证合一圣度身瑞衰嗛树杈把水忏斯坦福大学宿卫题染微阙围遶午炮洿染闲暇